星宇1190年12月24日早上六点左右,经过昨天的休养之后,布归城城门外不远的三城商会和白墨一千派系的营地里,众人已经整理随时可以出发,不过他们现在要等白武剑和贝力布布斯这些高层从布归城归来。
。。。
夜色渐深,山谷中的风变得温柔起来。母巢高台边缘的石栏上落了一层薄霜,映着星图流转的微光,像是被时间轻轻吻过。雷恩没有离开,他依旧站在那里,目光穿行于两千零六十三颗新生的光点之间,仿佛在数着那些终于得以呼吸的灵魂。
小禾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怀里抱着那本已经翻得卷边的画册。她没说话,只是靠着栏杆坐下,仰头望着天。她的脸颊还带着孩童特有的圆润,可眼神却早已不属于一个孩子??那是见证过深渊、又从里面带回火种的人才会有的沉静。
“你说……宁安现在能听见我们吗?”她忽然轻声问。
雷恩低头看她一眼,嘴角微扬:“如果‘记得’是一种频率,那么每一次呼唤,都是信号。她一定能收到。”
小禾点点头,翻开画册最后一页。那里是一幅未完成的素描:一座漂浮在云海之上的图书馆,外墙爬满藤蔓般的符文线路,门楣上刻着三个字??“讲述之所”。这是她根据雷恩口述重建的记忆,也是整个共鸣网络最初的起点。
“我想把它画完。”她说,“不只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让以后的孩子知道,这里曾经有人拒绝沉默。”
雷恩蹲下身,指尖轻抚纸面。“那就画吧。把每一个坐在角落听故事的人画进去,把每一盏熄灭后又被重新点亮的灯都画进去。甚至……把我那天颤抖的声音也画进去。”
小禾笑了,抬手用蜡笔勾勒出第一缕晨光洒在屋顶的画面。就在那一刻,远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像是地底深处有某种机械苏醒。紧接着,伊萨恩的声音透过嵌入式通讯环响起:
>“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源头位于南纬17°42′,原‘镜屋’投影覆盖区。坐标对应位置为废弃观测站旧址,曾是‘静默工程’早期记忆采样点之一。目前该区域出现持续性情感共振波,强度接近觉醒阈值。”
雷恩与小禾对视一眼。
“不是所有数据都被清除了。”AI继续说道,“我在残余信号中识别出一段重复播放的音频片段,内容为童声诵读《萤火虫之歌》第一节,背景音中有金属敲击节奏,疑似摩斯密码。”
“解码了吗?”雷恩迅速问道。
>“已完成。信息仅六个词:**‘钥匙未毁,门仍可开’**。”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小禾的手僵在半空,蜡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喃喃道:“又是‘门’……为什么总是门?”
雷恩却没有惊讶,反而缓缓闭上了眼睛。他想起了艾拉昏迷前最后的低语:“他们不是把梦抽走,是藏起来了。”当时他以为那只是痛苦中的呓语,但现在看来,或许“渊底”从来就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中转站??真正的记忆囚笼,另有其地。
“伊萨恩,调取全球范围内所有与‘镜屋’概念相关的建筑遗迹资料。”他说,“特别是那些从未正式登记、却出现在幸存者梦境中的地点。”
>“正在检索……发现三十七处疑似关联遗址。其中九处具备地下封闭结构及共振腔体特征。最可疑者位于极东群岛沉没带,海底有一座倒金字塔形建筑,外形与‘镜之心’高度相似,但规模更大。据古籍残片记载,此地名为‘回音陵’,传说中‘遗忘之核’的孪生体曾在此孕育。”
莉瑞娅此时快步走来,肩上披着一件旧军大衣,发丝被风吹得凌乱。“你们听到刚才的信息了?”
雷恩点头:“有人还在试图唤醒什么。”
“或者,”她声音压低,“有人想让一切重来。”
两人沉默片刻。远处疗养室的灯光依旧亮着,艾拉还没有睡。自从那次意识连接后,她的身体虽虚弱,精神却日益清明。她开始整理自己零碎的记忆碎片,像拼一幅破碎千年的壁画。而每一块拼图背后,都藏着一段被系统刻意抹去的历史。
“我刚和艾拉谈过。”莉瑞娅低声说,“她说她小时候并不是第一个被选中的实验体。在她之前,还有七个孩子,代号M-001至M-007。他们没能活到编号延续,但在她的梦里,经常出现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总是在唱歌,歌词和我们现在传唱的《萤火虫之歌》略有不同。”
“不同在哪里?”
“最后一句。”莉瑞娅盯着他的眼睛,“不是‘飞回我怀里’,而是‘打开那扇门’。”
雷恩心头一震。
几乎同时,伊萨恩再次接入:“紧急通报:D-10层坍塌引发地质连锁反应,导致‘渊底’深层数据库部分重启。我已接入残留日志,发现一段加密日志,创建时间为‘静默工程’启动前三十六小时,署名:莫兰德。”
全息屏自动展开,一行行文字浮现:
>**“倘若未来有人读到这段话,请相信我并非完全冷酷。
>我们最初的目的,是治愈创伤,而非剥夺记忆。
>但当权者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将千万人的悲伤熔炼成力量,铸造一颗能操控集体意识的‘心’。
>‘遗忘之核’本应是疫苗,最终却成了病毒。
>我关闭了主程序,但我知道,只要‘镜屋’体系尚存,它就会重生。
>唯一能彻底终结它的,不是摧毁,而是‘反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