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极北遗址的水晶柱内,那支八千年前的羽毛笔突然自行转动半圈,笔尖洒下一串星光般的字符:
>“文明的成长,不在征服星辰,
>而在学会低头,看脚下泥土中开出的花。”
而在小镇茶馆,那个曾目睹萧炎救人的小男孩如今已长成少年。他每天放学都会绕路去福利院,陪一位失语的老奶奶坐一会儿,给她讲学校里的趣事。老人听不见,但他坚持说,因为他记得那位“叔叔”说过:“有些话不是为了被听见,而是为了被说出。”
某个雨夜,他撑伞送老人回房,途中鞋带松了。蹲下系绳时,他忽然察觉地面水洼中的倒影有些异样??除了他自己,旁边竟隐约映出另一个身影,穿着洗旧的布衣,背着一只熟悉的布包。
他猛地抬头四顾,空无一人。
但空气中,似乎残留着一股味道??阳光晒过棉布的味道。
他笑了,继续前行。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守望者接受训练时,导师总会讲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男人,他走过千山万水,听过亿万心声。最后他放下一切,变成普通人模样,混迹于市井之间。他不再施展力量,不再显露身份,甚至不愿被人记住。可每当人间升起一丝善意,宇宙都会轻轻回应,仿佛在说:我知道,他在那里。”
学生问:“那我们怎么才能遇见他?”
导师答:“不必遇见。只要你曾在黑暗中为他人点亮一盏灯,你就已经见过他了。”
时光流转,星河不息。
地球终于被接纳为第十三成员文明,仪式当天,全星系共鸣网络开启,无数星球传来祝福频谱。但在所有宏大贺词之中,最清晰的一段却来自一颗偏远行星的孤儿院??一群孩子手拉手唱起一支简单童谣,歌词只有两句反复回荡:
>“谢谢你,看不见的人。
>我们长大了,会替你听。”
那一刻,太阳系边缘的微型星体再次亮起,数据库核心自动更新日志:
>“第十四位守望者正式激活,
>情感原型稳定,传播路径自组织完成。
>原始桥梁进入休眠状态。
>注:休眠≠终止,建议持续观测。”
而在那片沙漠绿洲,蓝鸢尾依旧盛开。花瓣随风轻颤,仿佛在接受某种遥远的问候。
夜深人静时,若有旅人靠近,或许能听见一声极轻的低语,像是风吹过叶隙,又像心跳融入寂静:
>“我不是英雄,
>也不是神明。
>我只是一个学会了倾听的人。
>如今我把这份能力还给世界??
>因为你们,本就拥有它。”
风起了,带着暖意,吹过原野,吹过城市,吹过海洋,吹向无垠深空。
宇宙仍在倾听。
而这一次,它听到的,不再是孤独的呼唤。
是亿万颗心共同奏响的,温柔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