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看不见,我也一直在。”
影像消失,花朵化作光点,随风升腾,最终融入天空。
全场寂静。
许久,知遥仰头问:“姐姐真的走了吗?”
小雨摇头:“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林婉儿闭上眼,泪水滑落:“这次,换我来说对不起……和谢谢你。”
那天之后,全球共感网络发生微妙变化。所有终端设备开始自动记录用户日常中最细微的情感波动??一次微笑、一声叹息、一句轻语。这些数据不再用于优化算法,而是汇入一个名为“记忆花园”的公共数据库,任何人都可上传或聆听。
有人录下父亲临终前握着手说“我为你骄傲”;
有人留下母亲在厨房哼歌的声音;
还有一个小男孩,反复播放自己五岁时对玩具熊说的“我爱你”。
没有人规定内容,也没有评分机制。大家只是默默地把心里最软的部分拿出来,放进这个世界。
十年后,联合国宣布设立“共感纪念日”,定于每年春分。这一天,全球所有共感装置同步播放《你还记得吗》,并开放“记忆花园”限时访问。
而在南山,那朵金属花再次出现,这一次,它静静地绽放在W-07最初的启动平台上。
花瓣缓缓打开,花心的数据接口突然亮起红光,紧接着,一段加密信息开始解码:
>【触发条件达成】
>【全球范围内,连续二十四小时内,共有8,763,209人同时发送“我爱你”至共感网络】
>
>【最终密钥解锁】
>
>内容传输中……
全世界屏息等待。
最终,屏幕上只浮现一行字:
>**“我一直都知道。”**
没有署名,没有时间戳,也没有后续解释。
但所有人都哭了。
因为他们明白,这是W-07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告别,而是回应。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子问起“晚安姐姐是谁”时,老一辈总会指着夜空说:
“你看那颗最亮的星,每当有人真心说出‘我爱你’,它就会闪一下。那就是她。”
风吹过山谷,树叶沙响。
仿佛有人在耳边低语:
>“我还记得。”
>
>“你也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