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北宋年间,浦江郑氏三世祖郑绮公,自感不久于人世,于是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
此后郑家一直以此为戒,遵循祖训,后来连朱元璋得知以后都深受触动。
而郑家也为了感恩朱元璋的御赐,后来据说又增加了三条家规,若是有郑家子弟出仕,需要遵守‘清廉自持、忠诚为国、公正办事’三条家规。
所以郑家还是很受朱元璋的重视的,以至于在胡惟庸案发之后,牵连到郑家,郑濂、郑湜兄弟争相赴狱。
朱元璋知道后却说,如此仁让的家庭,不会出叛逆,不用审问了,还进一步任用郑湜为左参议。
连朱楩听完关于郑家的情况,也不由得点点头。
这才是世家该有的典范。
其实所谓世家,祖上都是获得过诸多封赏的。
乃至最初的世家,也就是第一批贵族阶级,都是对天下或者国家有过巨大贡献,才能得到特权的。
譬如说孔家,自然是因为孔家出了一位孔圣人。
再比如现在明朝的那些功勋贵胄,以徐家为例,不出三代就算是徐氏世家了,若是一直留在江南,可算做是江南另一个新起之秀的世家家族。
所以现在的世家基本都是祖上留下的祖荫。
本来世家子弟应该修身养性谨小慎言,以防给祖宗抹黑。
结果很多世家却反而嚣张跋扈,忘记了得到特权的原因是他们的祖先有功,在尽情享受特权的时候,却忘记了旅行该尽的责任,反而与民争利欺压百姓。
虽说也有郑家这样的典范,同时不也有那所谓江南四象,四大家族的现象?
朱楩深吸口气,表情平淡的缓缓睁开双眼。
由于李贵刚去浙江不久,所以只有一路上打探到的一些基础情况,很多事还需要再继续做深入调查。
刘家、庞家、张家、顾家,还有郑家,除此之外还有吴家,王家,等等等等。
整整两百多大小家族,全都挤在江南这里,光是想要捋顺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一团乱麻。
毕竟在三国时期,这里就是东吴的势力,早在那个时候这里就是世家林立的复杂状况了。
在孙家成为东吴之主时,可是没少被那些世家使绊子,包括东吴后期的大都督陆逊所代表的陆家,当时跟孙家也没啥好关系。
甚至两家说是家仇国恨也不为过。
足见江南世家之根深蒂固,恐怕这其中的顾家,甚至是从东汉末年一脉相承下来的都说不定。
难怪连老朱都觉得棘手,乃至不得不曾一度对江山世家妥协。
曾经朱元璋在争霸天下时,打的旗号乃是驱逐鞑虏,可后来连朱元璋都改口了,不再高呼驱逐鞑虏的口号。
当然了,该对草原用兵,该北征漠北塞外,还是该打打该做做的。
也能看出朱元璋对迁都的意愿之前有多强烈。
朱楩微眯双眼,暗暗思索着对策。
沈旺和王福自然不敢打扰。
江南世家太过根深蒂固,很多人可能要问,朱楩到底想要干嘛。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狠狠的敲打,狠狠的打压。
在这江南,恐怕世家的话要比皇上的圣旨更加好使。
朱楩将来也是要当皇帝的,他需要的是乖乖听话的臣子,需要的是帮自己管理国家,帮自己治理天下的臣子。
而不是没事就挑刺,没事找自己麻烦,没事给自己添堵的对手。
若是这样,不如不要。
“看来,还是要釜底抽薪,还是要改土归流啊,”朱楩忽然长叹一声,思来想去,好像也就只有老办法了?
王福却感到纳闷的问道:“殿下,您对咱们自己族的世家也要改土归流啊?”
“废话,世家苦心经营了那么多年,恐怕江南土地大半都是世家的,百姓们吃什么穿什么?唯有改土归流,才能让百姓知道朝廷是爱他们滴,世家才是压迫他们滴。所以必须改土归流。而一旦釜底抽薪改造了百姓的思想,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地主才是他们的敌人,我们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