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到了下午,早就过了午饭饭口的时间,所以只能等到晚宴再摆宴席了。
朱楩摆摆手:“这些不重要,吃什么不是吃呢。台州知府,我来问伱几件事。”
“殿下请问,”知府垂着双手站在那里,微微的低着头,做出聆听的架势。
“我听说海边容易遭到倭寇侵害。不久之前在宁波府定海县,本王还刚刚剿灭了一伙一千多人的倭寇来着。”
这两天,朱楩的武力值增加了一千点数,除去当日在定海县城内消灭的倭寇,显然那些投降的倭寇到底还是没有承受住折磨,相继死了。
不过这都是小事,死了一些畜生罢了,还能增加点武力值,也算他们有点作用了。
台州知府低着头,眼中闪过一抹震撼,没想到这位殿下竟然武力强大,甚至消灭了这么大一伙规模的倭寇?
没错,一千人的倭寇,已经算是很大规模的队伍了。
尤其到了明朝中期后期,很多打着倭寇名义的海盗,其中甚至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倭人。
这时,就听朱楩继续说道:“倭寇每年也就只有这么一两伙人,今年被我消灭了一支,应该不会再犯了才是。”
“殿下仁义,殿下威武,”那台州知府赶紧双手抱拳高呼赞扬起来。
“我还不用你来拍马屁,”朱楩好笑的说道:“如果本王是好大喜功喜欢被人歌颂的性格,递一份奏章给我爹,洪武大帝的夸奖不比你的马屁高级?”
台州知府干笑一声不知怎么回答。
您把当今陛下跟我比?还把陛下的夸奖比作下官的马屁?
您敢说,我都不敢接。
“其实我想问的是,除了倭寇以外,这海边是否还有其他违法乱纪的团伙?”朱楩不紧不慢的,一脸轻松的,就好像只是寻常聊天一样问道。
台州知府浑身一震,抬起头看向朱楩,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看来是有啊,”朱楩点了点头,替台州知府说出他没说出来的话。
“是有这么一伙人,”台州知府低下头去,老老实实的说道:“下官倒不是怕被殿下责罚才遮遮掩掩,实在是其中内有隐情。不敢隐瞒殿下,确实有一伙人在海上活跃,但是与其说是海盗,不如说是私下里行商的商人。”
“哦?”朱楩不置可否的轻咦一声。
台州知府叹了口气,解释道:“其实咱们江南地区的商人,在陛下万岁建国之前,就与海外诸国有着生意上的往来。”
这一点朱楩还是知道的,在张士诚时期,其实就有江南商人与倭国的贸易往来了。
“可后来随着倭国爆发内乱,让咱们大明派去的使者都不知道他们南北两家天皇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他们自己都做不了主,迟迟还没有来向咱们称臣纳贡。于是陛下只好暂时与倭国断了联系。”
“但是倭国方面很需要咱们大明的东西,于是才开始闹起了倭寇之乱。又因为沿海防线太长,倭寇又是神出鬼没防不胜防。所以陛下曾经下达旨意,禁止出海。”
“所以这些人与其说是海盗,不如说只是一些混口饭吃的商人。为了不被判罚,才以海盗身份掩饰。”
台州知府一五一十说出了真实情况。
说白了就是走私犯,不顾国家法度,违法乱纪,冒着风险只为利益。
正所谓危险越大回报越大,不是都说风大浪大鱼也大吗?
这些商贩出海行商本就已经是犯法了,自然不会再给国家交税,否则岂不是投案自首了?
这些税钱哪里出来的?从海运贸易出来的?海运不是被禁了?
得,自己把自己送进去了。
更不用说大明的各种商品一旦到了周边各国,不光是倭国,还有吕宋,以及那琉球群岛上,都是紧俏的商品。
在大明这边的一两银子货物,到外面至少可以翻三到五倍,诸如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甚至可以翻十倍。
这就是让人铤而走险不惜触犯法律的原因。
“真的没有海盗威胁百姓?”朱楩再次确认道。
台州知府只是摇了摇头。
朱楩想起之前汤欣的话,不禁叹了口气,说道:“只要没有危害到咱们大明的百姓就好。我就怕随着利益越来越大,那些人会红了眼,到最后连本钱都要舍去,干脆做无本买卖了。”
如果只是一些走私商人,倒也没有什么大碍,朱楩也还没嫉恶如仇到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