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124章 不像好人(第7页)

第124章 不像好人(第7页)

他按照国内报纸上给出的定义,讲了这堵墙的意义:“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关于这段历史也挺有意思的,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大战胜国分区占领。

49年5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柏林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此后西德和东德分别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

49年10月11日,威廉?皮克当选为民主德国大统领,奥托?格罗提渥为临时政务总管;11月11日,苏区宣布把行政职权移交给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苏部队占领当局改称为“苏联监督委员会”。

李学武就怀疑他们要面对的影子就是这个组织。

这样,德国便从体制上正式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民主德国是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员国。国土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

听起来不少吧,原本可以更多的。

落榜美术生甚至想要整个欧洲。

很让人意外的是,冷战时期,民主德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先地位。

美国对西德只要求在大的战略方向上服从于自己即可,至于西德的内政在不与美国大战略冲突的前提下一般不会被干预。

苏联对自家的阵营不仅要求服从于自己,而且要照搬苏联那套政治经济体系。

因此东德从一开始就是按苏联那套政治经济模式发展的: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以国有化公有制成分为主体。

这也是当初咱们坚持走独立自主路线的初衷,不堪忍受这种霸道的行径。

几十年后也证明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出乎很多人常识的是,柏林墙虽然被修筑了起来,但实际上其并没有隔绝两德的交流。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柏林墙并不是修筑在东西德分界线上的,而是修筑在柏林城里。

柏林城现在分为东柏林城和西柏林城,整个柏林城又都处于东德境内。

由于西方一直以来的宣传,导致很多人以为柏林墙修筑在东西德边境线上,以为东德压迫人民,使得很多生活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居民,天天想着法的奔向“自由国度”。

其实通过外事秘书的介绍中得知,情况并非如此,起码在这个时期并非如此。

要知道,东德可是苏联打造出来的一个面向西方的样板国家,东德人民的小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的比周边国家都要好。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非常出名,甚至吸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迁入其境内生活。

而由于东德的低工资低物价,甚至还曾招致西方派人前往东柏林恶意采购破坏东德的金融秩序,这才是柏林墙被修筑的原因之一。

但国际报纸上几乎所有关于柏林墙的报道都有意识无意识的把人往错误的方向上引,而谁没事查德国地图啊?

只有看过相关地图的人,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柏林墙并不是东西德的国境分界线。

很显然,这是一件非常明显的舆论霸权。

西方的这一套玩的很溜,通过引用部分真相,选择性事手法,让人自己脑补产生误导。

看清之后,才会明白,西方媒体是真的狡诈鸡贼。

虽然当时有大量东德人迁往西德,但也有大量西德人自愿迁往东德,只是西方媒体却只会告诉外界,由于东德人民对苏联带来的社会改变极其不满,大量高级专家和熟练技术工人纷纷迁往西德,在某些高校里,毕业生中竟有

三分之一刚刚结业便跑到联邦德国。

“情况真的如此吗?”

李学武将这一情况复述给了外事秘书,想要求证这一点。

“我们只是旁观者。”

外事秘书很淡然地看了看他,道:“据我们的调查,情况是从44年到61年,东德人口中将近有六分之一的人250万人迁出,通过柏林离开,到1961年8月,甚至每天约有2000人离开东德。”

“同样的。”就在李学武疑惑地看着他的时候,他又讲道:“44年的时候,也有超过150万的西德人逃往东德。”

他摊了摊手,讲道:“其实很长的时间里,东德也根本没有阻止公民从东柏林进入西柏林,只不过穿越者需要有一定的手续。”

显然,西方媒体说的是事实,但却是片面的,只提你来不提我往,惯用的宣传手法嘛,一直在有意无意的误导读者。

你看,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