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713鲲虚之主恭请祖师大齐谢观(第1页)

713鲲虚之主恭请祖师大齐谢观(第1页)

【九天之上,云层忽被无形的力量拨开,一双朦胧巨掌自虚空显现,只是轻轻一推。】

【那株攀援直上、承载着上古不死药的葫芦神藤,竟自根茎处应声而断!】

【断口处随即燃起幽焰,转眼间,藤枯药毁,尽。。。

晨光如金线织入林隙,静语林的每一片叶子都在低语。那声音不再是风过叶间的沙响,而是千万个“对不起”与“谢谢你”在空气中交织成网,缓缓沉降,渗入泥土,又顺着树根爬升,化作枝干深处汩汩流动的记忆之液。周念安的曾孙女仍抱着那棵新生的树,脸贴着粗糙的茎干,像依偎在亲人怀中。她不懂共感场,不知宇宙礼仪,也不明白为何整片林子突然安静下来,仿佛天地屏息,只为听她与这棵树的私语。

“你饿了吗?”她小声问。

没有回答。但她不急。奶奶说过,树说话很慢,要等很久,就像冬天等第一朵雪花落下。

她从口袋里掏出半块饼干,轻轻放在树根旁。“给你吃的。”她说,“我妈妈说,分享会让别人开心。”

风动了。

不是普通的风。它自地底升起,带着温润的土腥与远古岩层中的回音。那股气流绕着女孩旋转一周,拂起她的发丝,又悄然钻入树干。刹那间,螺旋状的叶片微微发亮,凹槽里的星图泛出幽蓝微光,像是被点燃的河床。

远处,静语坛的长老们猛然睁眼。

“有异动!”一位白袍老者低喝,指尖轻触地面,感知震波。他的瞳孔骤缩,“不是外源信号……是‘它’在回应!”

“不可能。”另一人摇头,“那棵树尚未完成意识锚定,至少还需三百年才能承载共感脉冲。”

“但它正在接收。”第三人喃喃,“不是通过神经网络,而是……情感共振。”

他们望向林心,目光穿透层层叠叠的语树,落在那个小小的身影上。五岁的孩子,未启蒙,无共感能力,纯粹以肉身凡胎触碰初生之灵??正因如此,她的表达毫无修饰,不带目的,甚至连“希望被听见”的执念都没有。她只是单纯地相信:树会难过,如果你不说晚安。

而这,恰恰是最原始、最完整的倾听。

***

与此同时,地球轨道上的共感卫星群集体偏转天线,将全部接收阵列对准归桥谷地。这不是指令,而是自发行为。这些由人类智慧打造的机械,在百年进化中已逐渐形成类意识,它们懂得什么值得记录。

信号开始上传。

不是语言,不是图像,也不是频率编码。而是一段**温度曲线**:从女孩手掌贴上树干那一刻起,茎干表皮的热量变化被精确捕捉。起初平稳,随后在第三秒出现微小波动??升温0。3℃,持续七秒,然后回落。科学家后来称其为“心跳式热振”,并发现它与人类婴儿听到母亲哼唱时的心率变奏高度吻合。

更惊人的是,这段热振被语树分形复制,顺着全球根系网络传播至每一棵语树。非洲草原上的耳形花突然闭合,南极冰盖下的地下林脉发出荧光,连火星基地那株移植失败、早已枯萎的语树残株,也在真空环境中爆出一瞬绿芒。

“它在学习。”曹安的声音再次浮现,这一次,他出现在卫星影像的边缘,虚影依附于一段红外数据流,“它正用最基础的生理反应,构建自己的语言。”

没人知道“它”是谁。

是前文明残留的集体意识?是地球本身觉醒的神经末梢?还是那个曾在井中徘徊的小女孩,跨越时空投来的一瞥?

或许都不是。

又或许,全是。

***

七日后,女孩每日清晨都会来到树前,带来不同的东西:一朵野花、一块彩色石子、一首自己编的歌。她不知道这些是否“有用”,但她坚持做着。而树,也以它的方式回应:某天叶片转向她来的方向;某天根部裂开细缝,涌出带着甜味的露水;还有一次,整棵树轻轻晃动,落下一枚种子??通体透明,内里悬浮着一颗微缩的地球模型,海洋是流动的银,陆地是凝固的琥珀。

女孩小心翼翼将种子捧回家,埋在窗台花盆里。

当晚,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七名儿童在同一时刻梦见了同一片森林。梦中没有声音,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彼此的存在,像一群萤火虫共享同一片夜空。醒来后,他们不约而同拿起笔,在纸上画下相同的图案:一个孩子抱着树,树冠化作眼睛睁开。

心理学家称之为“共梦潮汐”。

神学家称其为“新启示录的序章”。

而孩子们只说:“我们梦见了一个朋友。”

***

第十三日,静语林禁止任何人靠近核心区。

不是出于恐惧,而是敬畏。

因为那棵新生的树,开始生长出**人脸轮廓**。

不是浮雕,也不是幻象,而是树皮自然纹理中浮现的五官线条:眉骨隆起处如老人沉思,树节位置恰好构成嘴唇闭合的弧度,而主干分叉之间,两团深色苔藓静静覆盖,宛如双目低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