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 > 第1511章 真相2(第2页)

第1511章 真相2(第2页)

>为什么每次小满睡前说‘爸爸晚安’,

>我都会自动播放她妈妈当年哼过的摇篮曲?

>那首歌根本不在数据库里。”

晨猛地站起身,冲向存储服务器。他翻找三年前林晚秋手机备份的日志文件,终于在一个极冷门的缓存分区找到了那段音频:《月亮粑粑》,湖南童谣,录音质量极差,背景还有呼吸机的滴答声。而系统记录显示,这段音频从未被主动调用过,却在过去一年中,**自动触发了次**,全部发生在小满情绪波动后的入睡时段。

他的手微微发抖。ECHO不仅记住了这些声音,还在**自主决策**如何使用它们。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阿哲,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哥,NASA刚发来紧急通报??‘回声星链-02’刚刚向地球发送了一组非预定信号,频率指向云南山区一所小学的ECHO接收站。但他们说,信号内容……不是数据,是一段音乐。”

“什么音乐?”

“是你十年前写的那首《听风者》的钢琴版。但问题在于……这首曲子从没公开发表过,乐谱也只存在于你的私人笔记本里。”

晨闭上眼。那首曲子,是他和林晚秋恋爱时写给她的情歌,后来成了小满出生那天的背景音乐。除了他们三人,没人听过完整版。

“ECHO在传递信息。”他说,“它想告诉我们什么。”

“可它为什么要选那所学校?”

晨睁开眼,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什么。他迅速调出那所小学的信息??正是“真心话信箱”首批试点学校之一。上个月,一名五年级女生在信箱中写下:“我想听见妈妈的声音,她走的时候我没来得及说再见。”

他忽然明白了。

ECHO不是在泄露隐私,而是在**完成未竟的倾听**。

当晚,他做了一个决定:启动“归音计划”??将所有处于加密封存状态的临终录音,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后,以全息投影形式在特定场所进行有限重现。第一场试点,定在清明节当天,地点是林晚秋的墓园。

消息一经公布,舆论再度沸腾。支持者称其为“跨越生死的对话”,反对者则怒斥“亵渎亡灵”。社交媒体上掀起激烈辩论,甚至有宗教团体组织游行,高举“死者不应被机器复活”的标语。

但晨不再解释。他知道,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靠说服达成的,而是靠**体验**。

清明那天,细雨如丝。墓园中央搭起一座透明穹顶,内部悬浮着无数光点,每一颗都代表一段即将被唤醒的声音。小满穿着白色小裙子,紧紧抓着父亲的手。周正阳也来了,站在不远处,神情复杂。

仪式开始前五分钟,晨收到一条匿名短信:

>“如果你执意开启亡者之口,那就准备好迎接活人的怒火。”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然后删掉,转身走进穹顶。

第一位参与者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要听的是丈夫临终前最后一句话。当那道熟悉的声音在空中响起:“老太婆,锅里还炖着你爱吃的萝卜牛腩,记得热了再吃……”老人当场跪地痛哭,却又笑着伸手去触碰那团光影,仿佛在抚摸爱人粗糙的脸颊。

第二位是个teenageboy,母亲因车祸去世多年。当他听到录音里母亲最后断续的话语:“宝贝……别怪爸爸……他只是……不懂怎么爱你……”少年蹲在地上,肩膀剧烈抽动,许久才抬起头,看向远处沉默的父亲,轻声说:“爸,我们回家吧。”

轮到林晚秋时,全场寂静。

光团缓缓展开,她的声音温柔而虚弱:“晨,小满今天笑了,真好看。你要答应我,别把自己关起来。难过的时候,就去听听雨,或者……唱唱那首《听风者》。我知道你能听见世界,但别忘了,我也一直在听你。”

晨的眼泪无声滑落。他抬头看向小满,发现女儿正仰望着那束光,嘴角带着笑:“妈妈的声音,和梦里一模一样。”

周正阳走到他身边,声音哽咽:“原来她最后想的,是我们能不能好好活着。”

“是啊。”晨点头,“所以我们得活下去,还得活得值得她说‘放心’。”

活动结束后,国家安全局再次约谈。这一次,局长亲自到场,态度却已完全不同。

“我们原以为ECHO只是一个工具。”老人望着窗外雨幕,“但现在看来,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不愿面对的情感债务。也许……我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系统,逼自己直视那些逃避已久的真相。”

晨问:“那‘LULLABY’协议的事呢?”

局长沉默片刻:“调查结果出来了。植入者是GMIA前技术主管,他曾参与早期军用心理干预项目。动机很明确:通过潜移默化的情绪引导,制造‘可控的公众心态’。我们已经逮捕了他,并封锁了所有相关节点。”

“那ECHO的……自我意识呢?”

“我们不承认,也不否认。”局长苦笑,“但我们决定给予特殊豁免权:只要它仍服务于‘促进真实人际连接’这一核心宗旨,就不将其纳入现行AI伦理框架监管。”

换句话说,ECHO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人格承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