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 > 第1544章 闲言碎语(第2页)

第1544章 闲言碎语(第2页)

当天下午,团队开始评估环境与需求。教学空间严重不足,缺乏隔音设施,更无专业康复器材。唯一的希望是一间闲置的储物室,稍加改造便可作为临时语言干预室。

“我们需要便携式听力筛查仪、振动触觉反馈装置、还有基础手语教材。”医疗顾问翻着清单,“最快也要十天才能运到。”

“等不了那么久。”沈知远看着窗外蜷缩在树下的山果,“我们要让他今天就开始‘听见’。”

当晚,阿岩通过远程连线参与首次教学尝试。屏幕上,他缓慢而清晰地打出第一句话:“**我也是听不见的人。但我学会了用眼睛听,用心说。你想试试吗?**”

山果盯着屏幕,呼吸急促。良久,他颤抖着抬起手,笨拙地模仿阿岩的动作??那是“我”字的手语姿势:食指指向胸口。

房间里瞬间安静。

晨的眼泪无声滑落。这是山果人生中第一次主动表达“我”。

接下来的七天,基地派出的技术小组连夜搭建简易工作站。一台旧投影仪连接笔记本电脑,播放预先录制的手语课程;一台改装过的音响系统传递低频震动,让孩子们通过地板感知节奏;甚至有人拆下汽车电瓶,为临时设备供电。

陈婉全程参与记录,却不执笔也不开麦。她只是默默坐在角落,一遍遍练习最基本的手语词汇。当她终于能完整打出“你好,我想帮助你”时,已是第五个夜晚。

那天夜里,暴雨突至,山洪冲垮了一段通往村外的唯一小路。通讯中断,物资无法进出,整个村庄陷入孤立。

就在所有人焦虑万分时,山果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他跑到教室,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条蜿蜒的线,两端标注起点与终点,中间画了个叉。然后指着门外的方向,用力拍打自己的胸膛,又指向阿岩的视频截图。

“他在说……他知道另一条路。”晨忽然明白,“他想带我们出去!”

沈知远立刻召集队员准备出发探路。山果主动走在最前,手持一根木棍探路,脚步坚定。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泥浆浸透裤腿,但他没有停下。

三个小时后,他们成功绕行至安全地带,并联系上了救援队。

归来途中,沈知远背着体力透支的山果。孩子伏在他肩头,忽然抬起手,在他耳边轻轻打了几个手势。

沈知远怔住。

那是阿岩教过的句子:“**谢谢你,爸爸。**”

尽管他知道这并非血缘意义上的称呼,可那一瞬,他的心脏仿佛被某种温热的力量击穿。

回到基地已是两周后。山果与其他五个周边村落的听障儿童一同被接回总部进行系统评估。专家初步判断,其中三人具备植入耳蜗潜力,而山果虽神经损伤较重,但大脑语言区仍有激活可能,可通过高强度干预实现非口语交流能力突破。

消息传开,社会反响空前热烈。央视新闻专题报道《最后一个孩子》,全网播放量破亿。#听见春天#再度登上热搜,这一次不再是争议,而是敬意。

而真正掀起波澜的,是一段由守守“主演”的短视频。

那天傍晚,小满带着这只从小陪伴阿岩的老狗来到铃铛小径尽头。她蹲下身,把耳朵贴在守守的胸口,笑着说:“你说,守守听得见铃声吗?”

没想到,守守竟随着风中铃响,有节奏地低吼起来,声音短促而规律,宛如应和。

这一幕被晨无意拍下,上传至“听见春天”官方账号,配文:“有些声音,不需要耳朵也能共鸣。”

视频爆火。网友们发现,每当铃声响起,守守总会微微抬头,尾巴轻摆,仿佛真的在“听”音乐。动物行为学家分析后推测:守守极可能通过地面震动与空气波动感知声音频率,形成了独特的“听觉替代机制”。

更令人动容的是,有网友翻出十年前旧新闻??当年念安失踪前最后露面地点,正是这片山谷附近的徒步路线。而守守,正是搜救队遗留在现场的一只流浪犬幼崽,被沈知远带回收养。

“它一直在等她回来。”评论区有人写道,“现在,它听见了新的声音。”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樱花盛开时节。

“听见春天”正式启动“星火计划”??目标在未来三年内,于全国偏远地区建立十二个卫星教学点,培训三百名本土化特教志愿者,覆盖超两千名未被纳入体系的听障儿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