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6章
人家不是一堆的调料做出来的,而是真正通过食材选材搭配、烹饪技术和火候的掌控这些本事搞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有钱了这么多人回来了不去餐厅还要亲自下厨的原因:那是对他们最真挚的爱意。
吴大姐心里还真是五味杂陈的:她真没想到女儿和杜家的小伙子居然是同一个单位的,还真有点那意思。
吴大姐想女儿嫁一个好人家,但是,目前来看,杜家的好让她感觉高不可攀。
嫁入这样的人家,能真心疼女儿吗?
自己和男人都是下岗职工,男人现在帮人开车;自己就在医院当护工,被宁医生挖过来当阿姨。
这要是解放前,他们是主子,自己家就是奴婢,就有一种丫头攀上少爷的错觉。
可要是不同意。。。。。。错亿的感觉。
在与杜家人相处这些日子,吴大姐也知道他们家很有钱,却又没架子,更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一点让吴大姐又很满意。
一会儿觉得好,一会儿又觉怕女儿自卑。
老太太倒是热情得不得了,自己搞卫生的时候她非要抓了一块抹布在旁边帮忙,将家底儿都透给她听了。
杜二娃的爸爸是县医院的名中医;妈妈是县中的特级教师。。。。。。自己两口子一比,碾压得厉害;
杜二娃还有一个姐姐在中医药公司上班,生了一对双胞胎;自己两口子当年怀了二胎也没敢要,主要是怕铁饭碗保不住。
哪知道人还没老呢,二胎也没要,铁饭碗还是没了。
早知道就多生一个孩子了。
你看,现在闺女有出息上交国家了,闺女一出任务就是三五个月半年都没有消息,两口子平时各忙各的,回家后都觉得空落落的。当年要是再生一个,不管是儿是女,一个上交国家尽忠,一个留在膝下尽孝,多好!
在买食材上,杜红英和吴大姐惊人的一致。
并不是买那些看着长得很嫩很水灵很好看的菜,而是专挑一些老农民卖的卖相不好看的。
“那些光鲜的都是大棚里出来的,大棚里的菜打了很多催长素,撒了很多化肥,看着好看,吃起来不香。”吴大姐边挑菜边道:“你看这些豇豆,一根根的长得伸伸展展的,都是打了药的,农民自己种的长得弯弯曲曲的,还有虫眼眼,这种吃起来就香。”
杜红英惊讶于吴大姐对这些的了解程度。
“我有一个同事嫁的男人是城郊的农民。”吴大姐叹息一声:“当年我们都觉得她脑子不好使,一个城里人嫁什么农民,但是她偏偏就是种了邪,觉得那个男人可靠,不管不顾家里的反对,非要下嫁。”
“人家两口子感情好得很,男人一家人都很宠她,根本不让她干一点儿农活。”吴大姐道:“后来我们厂里效率不好,下岗了,我们都愁得不得了,但是她不一样,回家不愁吃不愁穿,她男人还是泥水匠,这些年挣了不少的钱。”
“最难的是小晴上高中那几年,我们没工作没收入还要供娃娃,也不怕大姐你笑话,我们两口子平时都不买肉吃,只等小晴周末放假回来时才买一斤肉,我那同事知道我们难,隔三岔五的就给我们送菜来,我们不在家,就把菜挂在我门把手上。”
“她给我说他男人家种菜卖,都会单独留一小块地种菜自己吃,用农家肥不打农药,给我送的菜也都是自己吃的那种,卖相不好,味道超级好。”
这事儿杜红英了解,冬梅娘早些年坚持在自留地种菜的原因不是说怕花钱去买菜,而是因为买的菜没有菜味道。
“美味一定是天然的好食材才能办到。”
杜红英亲自下厨,菜市场挑食材两人就折腾了三个小时。
怪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