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华娱,不放纵能叫影帝吗? > 第646章 人有点坏(第3页)

第646章 人有点坏(第3页)

于是,“大地之种”悄然演变为“地球重塑计划”。他们不再保护传统农业体系,而是系统性地制造危机:污染水源、加速土地退化、推动高产作物取代多样性品种……然后以“拯救者”姿态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由他们掌控种子、肥料、检测标准的闭环系统。

“H-18不是为了火星移民。”陈研究员苦笑,“是为了让我们现在的土地‘不合格’。当农民发现自己种不出达标粮食时,就会乖乖买他们的‘未来土壤包’。等全国耕地都被改造一遍,谁掌握这个系统,谁就掌握了十四亿人的饭碗。”

“那呼玛河工厂呢?SYN-TH-09A是什么?”

“SYN-TH是‘合成’的缩写。”他眼神黯淡,“09A是一种基因驱动微生物,能在土壤中自我复制,分泌特定酶类,永久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它本身无毒,但会让传统作物根系发育受阻,产量骤降。唯一能正常生长的,是我们开发的‘超级稻’系列??当然,需要配套使用我们的改良剂。”

时宁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

“你们……等于在制造依赖。”

“没错。”他说,“而且我们成功了。过去十年,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42%,表层流失速度是自然恢复速率的三十倍以上。这不是天灾,是人为加速的结果。而每一次灾害报道后,政府都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恰好为我们提供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

“所以你们既是病因,又是药方。”

“聪明。”他笑了下,“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必须‘死’了吗?”

她点头。

“但我留了后手。”他从鞋垫下抽出一张microSD卡,“这里面有Z-09三十年来的完整项目日志,包括财务明细、人员名单、实验数据。最重要的是,有一段视频??2003年专家组内部会议录像,林振邦亲口承认:‘我们要做的,不是适应自然,而是重新定义什么是自然。’”

她接过卡片,手指微颤。

“别相信任何人。”他最后说,“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在帮你的人。他们可能只是想让你跑得更远一点,好让更多人看清你是‘极端分子’。”

说完,他起身离开,身影消失在安检口。

回到北京,她立即启动《尘归》拍摄计划。这一次,她不再伪装温情叙事,而是采用纪录片与剧情片交织的形式,讲述一位“死去”的科学家如何通过影像遗言揭露真相的故事。影片主角由她亲自出演,所有情节均以第一视角呈现,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告解。

取景地选在全国各地正在消失的生态区域:呼玛河故道、科尔沁沙地、滇池湖滨、秦岭北麓……每一站,她都秘密采集土壤样本,封装后寄往国外几家独立实验室检测,结果惊人一致:普遍存在非本地来源的合成微生物痕迹,基因序列与SYN-TH-09A高度匹配。

影片后期制作期间,异常再度发生。工作室断电三次,服务器数据丢失,合作剪辑师突然失忆般声称“从未接过这个项目”。但她早有准备,所有素材分散存储在十二个不同城市的志愿者手中,每日同步更新。

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尘归》在B站、YouTube、Vimeo、Telegram等平台同步上线,共七集,每集十二分钟。没有预告,没有宣传,只有一条微博私信链接,在特定圈层内悄然流传。

首日播放量破千万。

短短一周内,#尘归挑战#成为网络热词。无数网友自发组织“土壤检测行动”,购买廉价PH试纸和显微镜配件,在自家阳台测试菜土成分;高校生物社团发起“老种子复活计划”,试图复育已被市场淘汰的传统稻麦品种;更有甚者,有人徒步穿越东北农田,拍摄到多处地块插着隐蔽的注射桩,疑似用于地下投放合成菌剂。

官方反应迟缓,起初仅以“个别网民散布不实信息”回应,但随着海外媒体跟进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高度关注相关指控”,压力陡增。

一个月后,农业农村部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进驻海南、新疆、黑龙江三地“太空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实地核查。与此同时,Z-09专家组集体缺席年度科技峰会,林振邦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某医院门口,拄拐行走,面色憔悴。

而时宁,又一次登上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

这一次,她带上了那张microSD卡。

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有些人想让她沉默,有些人想让她成名,但她只想让这片土地重新呼吸。

她打开笔记本,写下第十章的最后一行:

>“我不是影帝。

>我只是一个不肯闭嘴的证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