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691章给不了的名(第2页)

第691章给不了的名(第2页)

“还没睡?”他问。

“在改基金评审细则。”她的声音带着倦意,“有人提议把获奖门槛设为‘服务满五百人次以上’,我觉得不对。一个孩子教会爷爷上网,算不算贡献?一个人在灾难中救回三条命,但没留下记录,该不该被承认?”

“那就改成‘以实际影响为准’。”陈着说,“由社区提名,群众评议,第三方验证。我们要的不是数字游戏,是真实的生命回响。”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一声笑:“你还记得咱们刚开始的时候吗?你说要做一个‘让人人都能发光’的系统。那时候我觉得你在做梦。”

“现在呢?”

“现在我知道,梦是可以传染的。”

挂了电话,陈着继续往前走。雨水顺着发梢滴落,他忽然停下脚步。

前方田埂上,有个佝偻的身影正慢慢移动。走近才发现是村里的五保户老赵头,七十多岁,腿脚不便,平时连镇上都很少去。此刻他手里举着一部旧手机,屏幕亮着,正对着天空。

“老赵叔,您这是干啥呢?”陈着喊了一声。

老人回头,咧嘴一笑:“小陈啊!我在录雨声呢!上次课上说,自然音效能治失眠,我闺女在上海打工,老说睡不好,我录给她听听!”

陈着愣住了。

他记得这堂课,是“杏花开了”新增的《生活美学》模块,讲如何用手机记录乡村声音、制作疗愈音频。没想到,真有人听了进去,还想着远方的亲人。

“您会上传吗?”他问。

“会!按您教的,点这个云朵图标就行!”老人熟练操作,果然把一段两分钟的雨声传到了家庭群。片刻后,微信提示音响起:“爸,听着雨,我睡着了,谢谢您。”

老赵头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眼角有了泪光。

陈着站在雨中,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们做的从来不是“技能培训”,而是一场静默的尊严重建。让那些曾被时代甩在身后的人,重新感受到??自己仍有价值,仍能给予,仍是某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回到城里已是凌晨。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边缘技能创新中心”的地下机房。这里是整个系统的中枢,二十四小时运转,墙上挂着七块大屏,分别显示全国学员活跃度、应急响应状态、课程完成率、技术成果转化进度……

他调出最近一周的数据流。

令人震惊的是,“社会工程师”认证考试报名人数暴涨四倍,其中超过六成来自农村和县城;“流动数字服务站”的自发组建速度加快,已有九支队伍进入青藏高原试运行;更意外的是,一批退休教师、下岗技工、残疾人士开始组织“反向教学班”,主动为年轻人传授传统手艺与生活经验??缝纫、木工、中医推拿、老式家电维修……

知识的流向,终于不再是单向的。

他正看得入神,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竟是吉克阿依,彝族刺绣传承人,也是第一届“人民匠师”获得者之一。

“你怎么在这儿?”陈着惊讶。

“我来做数据对接。”她笑着说,“我把祖传的三十种图腾纹样全数字化了,还标注了每种图案背后的传说和适用场景。现在,任何人在‘杏花开了’上学习刺绣,不仅能看教程,还能听到我用母语讲述的故事。”

陈着心头一震。

这意味着,一门濒危的口头传统,正借助现代技术实现跨代际传承。而这一切,没有依赖政府立项,没有等待非遗保护资金,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凭着信念一点点做成的。

“你要不要看看更厉害的?”吉克阿依眨眨眼,打开平板,播放一段视频。

画面中,一群山区女孩围坐在火塘边,手里拿着绣绷,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对着手机说话。AI语音助手用彝语回应她们的问题:“这一针要斜三度,就像山路转弯那样自然。”“这个花纹叫‘星落河’,讲的是祖先迁徙时,天上星星指引方向的故事。”

“我们加了AR功能,”吉克阿依说,“孩子绣到哪一步,摄像头就识别哪一部分,自动推送对应的讲解。连不识字的老奶奶,也能跟着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