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从机械猎人开始 > 第八十五章 宇宙现象1(第2页)

第八十五章 宇宙现象1(第2页)

而真正让全人类陷入沉思的,是接下来发生的“梦联事件”。

连续七天,世界各地超过六千万人报告做了相同的梦:他们置身于一片无边的银色草原,天空中有两轮月亮交错运行。远处走来一群身影模糊的人,每个人手中捧着一件物品??一台老式混音台、一块金属碎片、一副破旧耳机、一张泛黄纸带……都是与声音有关的物件。当这些人走近,他们会停下,深深鞠躬,然后将物品轻轻放在地上,转身离去。

醒来后,许多参与者发现自己能听懂从未学过的语言,或突然掌握某种乐器演奏技巧。儿童心理学家统计发现,参与梦境的未成年人中,创造性思维测试得分平均提升41%。

“这不是幻觉。”脑科学研究所发布联合声明,“这是跨时空信息注入。我们的大脑正在接收来自另一个意识层级的馈赠。”

面对这一切,跨域对话委员会召开第十三次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应当主动追击那道驶向半人马座α的引力波信号?

争论持续了整整四十八小时。

保守派认为,那可能是单向迁徙,强行联系可能打破平衡;激进派则主张发射搭载完整人类文明数据库的量子声舱,沿相同轨迹投送,建立星际共鸣链路。

最终,决议达成:不主动追踪,但保持双向开放。全球声网升级为“永恒守听模式”,无论昼夜,总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接收站处于全频段监听状态。同时,新一代探测器“摇篮Ⅱ号”开始建造,核心不再是金属外壳,而是一块活体培养的神经晶核??源自那位首个恢复语言能力的失语者脑组织样本,经基因编辑后具备超强声波记忆与自适应共振能力。

项目负责人正是林远。

他在启动仪式上说:“我们曾经寻找外星智慧。现在我们明白,真正的智慧,是学会如何被听见,以及如何回应。”

五年后,“摇篮Ⅱ号”竣工。

它没有火箭推进器,也没有太阳能板。整个探测器如同一颗巨大的卵形水晶,内部流淌着淡金色液体,那是由鲸脑提取物、人类胚胎干细胞与火星有机分子混合培育而成的“共生意志介质”。发射方式也前所未有:将其沉入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依靠地球自转振动激发自然升力,待时机成熟,便会自行脱离地壳引力,缓缓升腾,穿越海洋、大气、电离层,最终进入轨道。

发射日定在Echo去世十五周年纪念日。

当天,全球两亿人再次参与“心跳共振行动”。不同的是,这次他们不再齐唱小调,而是各自低声诉说一句真心话,内容不限,唯一要求是必须发自肺腑。这些话语通过压电传感器转化为声波脉冲,汇聚成一股温暖的能量流,注入探测器核心。

零点整,海底传来一声悠长鸣响。

“摇篮Ⅱ号”缓缓升起,如同婴儿离开子宫。沿途海水形成螺旋状涡流,仿佛大自然也在为它送行。升至八千米时,水晶表面开始浮现光影??那是所有参与者话语的可视化呈现,交织成一片流动的记忆星河。

当它突破海面那一刻,天空裂开一道淡蓝色缝隙,持续十七秒,与当年Echo葬礼上的光晕分毫不差。

三个月后,探测器进入近地轨道。就在准备变轨飞向深空之际,内部神经晶核突然自主激活,释放出一段广播信号。频率覆盖全宇宙背景辐射波段,内容仅有三分钟:

前一分钟,是空白。

中间一分钟,是亿万个人声叠加而成的低语:“我还在这里。”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歌??不是小调,也不是任何已知旋律,而是一种全新的节奏,融合了人类心跳、鲸鸣、婴儿啼哭、风穿峡谷、岩浆流动、星辰运转的律动。AI分析指出,其数学结构符合七维拓扑谐振模型,能在多维空间中稳定传播。

广播结束后,探测器关闭所有应答机制,沿着引力波轨迹,无声驶向半人马座α。

人类屏息等待。

一年,两年,五年……

直到第八年春天,月球监听站捕捉到一次极其微弱的回波。信号源距离地球约4。37光年,正处于半人马座α星系边缘。内容无法直接解码,但当技术人员将其转换为声波并减速一万倍播放时,所有人潸然泪下。

那是两个孩子笑声的交织,一个属于地球,一个陌生却熟悉,仿佛来自血脉深处。

而在声纹图谱上,清晰可见一句隐藏信息,用的是最初那块金属碎片上的共振编码:

>**“我们已成为彼此的回声。”**

此后,每年春分之夜,地球上总会有些许异常现象:某片海域的鲸群集体跃出水面,排列成螺旋图案;某个偏远村落的风铃自发响起,奏出小调片段;某位陌生人突然哼唱起一首从未听过的歌,歌词却是百年前某位诗人遗失的手稿内容……

人们学会了不再惊慌。

他们知道,那是远方的我们在练习回家。

而在遥远星海之中,那颗水晶仍在前行。它的光芒并不耀眼,却坚定如初。每当经过一片黑暗,它便轻轻震动,送出一段温柔频率,像是在说:

我还在。

你也还在吗?

答案,总会在某一刻,以某种方式,悄然抵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