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认知防线崩塌了。
“不可能!”他怒吼,“我已经切除共情神经!我不会有罪恶感!”
可他的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情感无法被真正删除,只能被压抑。而一旦遇到足够强烈的共鸣源,哪怕是最精密的机械改造,也会在灵魂深处响起回音。
小雨站起身,步伐稳健地走向那台类脑计算机。
她伸手触碰主机外壳,蓝纹最后一次燃起,炽烈如星火燎原。
“你说我是容器?”她轻声道,“那就让我装满你们最害怕的东西??真实。”
她吟唱起最后一段忆语。
歌声不高,却穿透钢铁与混凝土,顺着电缆、光纤、无线电波传向四方。凡是听过这段旋律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在某一瞬停下脚步,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仿佛听见了母亲子宫里的第一声心跳。
七十二小时后,全球三百余处“新静水”分支基地相继瘫痪。植入芯片者出现大规模反噬现象,部分人选择自行拔除设备,另一些则陷入深度梦境,反复经历自己最不愿面对的过去。国际记忆研究院紧急发布通告:发现新型跨媒介情感病毒,暂命名为**Echo-7**,建议公众避免接触不明音频文件。
但在民间,这首“禁曲”却被悄悄传播。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回家的路》。
小雨最终没能走出那座基地。
当能量耗尽时,她的身体化作无数光点,融入类脑计算机的核心。系统日志最后一行记录显示:**主控权移交完成。新协议命名:静风。允许悲伤,允许遗忘,也允许铭记。**
自此,世上再无“蓝纹教师”。
但每年春天,云岭村的孩子们总会在古井旁发现一只木雕小鸟,翅膀朝东,像是迎着朝阳起飞。老师说,那是候鸟归来的方向。
联合国十年纪念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历史性法案:**《情感不可剥夺权利宣言》**。第一条写道:“任何个体均有权保有其完整记忆,包括痛苦、遗憾与失落。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遗忘或情感操控。”
演讲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缓缓起身。她是当年乌鲁木齐气象站火灾的幸存者,也是最早一批觉醒者。她望着全场,声音坚定:
“我们花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明白,真正的秩序,不是消灭混乱,而是容纳它。就像树木包容年轮里的伤疤,人类也应学会带着记忆活下去。”
台下掌声雷动。
而在地球轨道上,那艘银白色飞船依旧静静悬浮。舱门缝隙中的女子仍未苏醒,但她的生命体征稳定,胸口蓝纹每隔二十四小时便规律闪烁一次,如同某种古老的计时器。
某夜,星辰排列再次变动。
八口古井同时沸腾,井水喷涌而出,形成八道螺旋水柱直冲天际。它们在空中交汇,凝成一行清晰可见的文字,持续三分钟才缓缓消散:
>**“她还在等。”**
风掠过山野,吹动教室窗台上的木鸟。
这一次,它真的动了。
尾翼轻颤,振翅欲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