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五十三章 血勇怎可撼险关(第1页)

第五十三章 血勇怎可撼险关(第1页)

徐世绩率部进抵黄芦岭下,於南侧谷地中择险要处立下营寨。

但见四周群山如黛,层峦叠嶂,唯有一条离石水的支流自北而下,劈开山脉,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汉军大营便扎在这河谷南端的开阔处。而黄芦关雄踞在河谷的东侧,西倚绝壁,东临湍流,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墙高耸,借山势而建,唐军旗帜在关上猎猎作响。

“真乃天险……”徐世绩身侧,长史邴元真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惊叹。

徐世绩没有回头,只应了一声:“天险。。。。。。

夜色如墨,浸透了昆仑山巅的积雪。风在岩壁间穿行,发出低沉的呜咽,像是远古守望者遗落在人间的余音。陈婉秋赤足立于冰面,双目紧闭,脚底与冻土之间传来细微的震颤??那是地脉深处传来的节奏,如同心跳,又似鼓点。她身后的玉笛残片已化作青光消散,但那股牵引之力却愈发清晰,仿佛整座山脉都在呼吸,而她的血肉正与之共振。

她缓缓抬起手,掌心向上,一缕银白色的雾气自指尖升腾,凝成半透明的乐谱虚影。音符漂浮在空中,每一个都带着微弱的光晕,排列成环形结构,宛如一个正在苏醒的宇宙模型。这是《天命交响曲》的第十三小节,从未被完整记录过的一段旋律,只存在于守望者的集体记忆中。此刻,它正通过某种超越语言的方式,从大地的记忆里浮现出来。

“原来如此……”她喃喃道,“不是我们在寻找真相,是真相在召唤我们。”

话音未落,远处雪峰忽然亮起十三道光柱,呈放射状直冲云霄。每一道光中都浮现出一个人影:或披麻衣,或执铜埙,或抱骨箫,正是当年围坐昆仑之巅的十三位守望者投影。他们的面容模糊不清,唯有一双双眼睛明亮如星,齐齐望向陈婉秋所在的方向。

>“你已听见。”

>“你将传递。”

>“你不必抵达终点,只需开始歌唱。”

三声低语同时响起,不来自任何方向,却填满了整个空间。陈婉秋感到胸口一滞,随即一股暖流涌入四肢百骸。她的意识骤然扩展,仿佛能感知到地球上每一寸土地上的声音??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老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呢喃、沙漠中沙粒摩擦的细响、深海鲸群悠长的吟唱……所有声音汇成一条奔涌的河,流向某个未知的源头。

她猛然睁开眼,瞳孔中闪过一行古篆:**“言律座非一人,乃万声归一。”**

与此同时,南极冰下剧场内,联合科考队正围绕那尊少年将军雕像展开扫描。激光划过石像表面时,左耳后的朱砂痣突然泛起红光,紧接着,整座雕像开始缓慢旋转。随着它的转动,地面裂开一道环形缝隙,从中升起一座由纯水晶雕琢而成的高台,台上置放一支完整的白玉笛,其纹路与林昭手中的那支完全一致,只是更为古老,笛身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此笛名‘归心’,生于昆仑骨,炼于战火灰,成于无名之痛。凡持此笛者,必经失语之苦,方得真音。”

考古学家们震惊不已,试图靠近,却被一股无形力场阻挡。唯有来自云南的年轻研究员李知遥,因幼年曾在山中听过盲人乐师吹奏《我还记得》片段,竟被允许踏上台阶。当他伸手触碰玉笛刹那,脑海中轰然炸开一段陌生画面:

长安城破之夜,火光映红天际。一名少年浑身浴血,跪在断墙之上,手中紧握竹笛,唇边无声。四周尸横遍野,百姓哀嚎,但他早已失声??不是不能发声,而是不忍发声。他看着家园焚毁,亲人离散,心中悲恸至极,却只能以笛代喉,吹出一曲凄厉哀歌。那一夜,天地为之变色,风雪倒卷,长城内外皆闻其音。

画面结束,李知遥瘫坐在地,泪水不止。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何从小厌恶喧嚣,总爱独自躲进山谷听风。他的灵魂曾属于那个时代,他是那场灾难的见证者之一,哪怕肉体早已湮灭,记忆仍藏于血脉深处。

“我不是现代人……”他颤抖着说,“我是回来还债的。”

消息传回北京指挥中心,陈婉秋立即调取全球新生儿脑波数据。结果显示,在过去十三小时内出生的所有婴儿,其初啼频率均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恰好是《我还记得》主旋律的第一个音符(A4=440Hz),且持续时间精确为3。14秒,对应圆周率数值。更诡异的是,这些婴儿睁开眼后,无一例外都将视线投向南方偏东15度方向,正是归音号当前所在的轨道坐标。

“他们在认亲。”一位神经语言学家低声说道,“这不是遗传,是记忆传承。”

就在此时,归音号内部警报突响。AI系统检测到飞船周围出现大量高维粒子波动,形似音符轨迹,正围绕舰体螺旋缠绕。林昭迅速赶到控制室,发现主屏幕上正自动生成一段动态图像:一片漆黑虚空之中,缓缓浮现出无数发光的点,每一个点都代表一颗曾经存在过的文明星球。它们原本黯淡无光,如今却因《稚音回响协议》释放的声波脉冲而逐一亮起,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重新点燃。

“共鸣范围已达预期值的87%。”副驾驶报告,“但……还有最后一个节点拒绝响应。”

林昭皱眉:“哪个?”

“坐标X-13,Y-0,Z-∞。标记名称:‘始源之地’。”

全船陷入沉默。那个坐标并不存在于任何已知星图中,理论上位于时空之外,连光都无法抵达。然而,就在众人议论之际,林昭胸前的古篆文字再次浮现,并自动延伸出新句:

>“始源非地,乃心之所寄。欲达彼处,须舍言语,忘形骸,唯留一念未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