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3章
“诸位可知正德年间宁王如何起事?”他阴冷的目光扫过众人:“先在书院讲《春秋》大义,再让生员们跟着起事”
李泉突然打断:“我等还不如学黄巢,桐城丁册在此,凡童子试落第者,其家必恨官府入骨。”
三更梆子响过,破庙里的谋划已趋癫狂。
“八月秋粮入库时动手。”
“要先烧了县学。”
书生们义愤填膺,但是很多人,只是嘴炮。
这让李泉,感觉到了深深地不安。他把严鸿拉到一边,低声问道。
“严兄,你确定这些酸儒靠得住。”李泉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阴影里的严鸿慢慢显出身形:“这些秀才都是废物,但是咱们需要这些人煽动民愤,这些人心里憋着的火,一点就着。真要起事,还是要手里有兵,能打仗的兵。而不是,这些酸儒。”
李泉点点头,严鸿突然抖开一卷文书:“这是张定新拟的《科举改制疏》,以后考秀才也要考什么算术、农事。”
破庙里顿时炸开了锅,一个落魄秀才站起身,拍着胸膛:“我苦读圣贤书二十载,难道要去学贩夫走卒的勾当?”
李泉阴笑着:“桐城县今年税粮加征三成,说是要充作改革经费。而且,这税粮不是针对贩夫走卒的,而是针对咱们读书人。”
“皇帝身边出了奸逆,张定这个奸逆。咱们要清君侧,诛奸佞。”
“对,清君侧!”
有胆小的秀才,开始缩头缩脑起来。
这些人聚在一起,原本只是想发泄心中的愤怒。
谁知,骂着骂着,竟然要造反了。
李泉手持一把匕首,刀尖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他环视众人,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诸位,既然决定共襄义举,那便歃血为盟,以示忠诚。”
几个读书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犹豫。他们本是一群屡试不第的秀才,满腹牢骚,被李泉和严鸿煽动,一时热血上头,才答应参与这"清君侧"的谋划。可如今真要歃血结盟,他们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
“怎么,怕了?”严鸿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块白布,铺在香案上:”既然要造反,就得有投名状。今日在此写下姓名,按下血指印,便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一个老秀才咽了口唾沫,颤声道:“李大人,我们只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真要造反,岂不是以卵击石?”
李泉眼中闪过一丝讥讽,但很快换上一副慷慨激昂的表情:“王兄此言差矣,张定祸国殃民,若不除之,天下读书人永无出头之日!我等此举,乃是为天下苍生。”
严鸿也附和道:“放心,我们并非真要攻打京城,只需在桐城起事,劫了官仓,朝廷必会震动。到时候,天下义士群起响应,张定必倒。”
几个读书人被他俩说得泛起了迷糊,终于咬牙点头。李泉率先划破手指,在白布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按上血指印。严鸿紧随其后。
轮到王秀才时,他的手抖得厉害,刀尖在指腹上轻轻一划,鲜血渗出,他忍着痛写下名字,按了指印。其余几人也纷纷照做。
待所有人都签完,李泉满意地收起白布,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真要造反?傻子才干的事。如今的天子威望正隆,这些人造反无异于蜉蝣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