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0章
朱兴明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所以,朱兴明重用孟樊超,除了他的见识,更重要的是人品。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樊超的教学循序渐进。武功方面,从基础逐渐过渡到一些实用的防身技巧和简单的拳脚功夫。
江湖上,孟樊超也会教授他,比如两个帮派为何争斗,看似忠厚之人背后可能隐藏的算计,如何在陌生环境中辨别方向、获取信息等等。
他从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太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断。
他会设置一些简单的情景,让太子思考该如何应对;他会拿出一些常见的骗术或陷阱,讲解其原理,让太子提高警惕。
他甚至征得朱兴明同意后,在某些特定日子,带着做了伪装的太子,在骆炳安排的严密保护下,悄悄出宫,去京城最繁华的市井,或者最鱼龙混杂的集市,让太子亲眼观察世间百态。
朱和璧对这位与众不同的“师傅”充满了敬佩和亲近。
他从孟樊超这里,看到了一个与深宫高墙内截然不同的、鲜活而真实的世界。
他学到了在经史子集中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他的眼神变得更加灵动,思维也更加敏捷,甚至身体也强壮了不少。
朱兴明时常会询问太子的学业进展,听到太子的变化和孟樊超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眼中总是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走对了。
孟樊超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将自己毕生所学、用血泪换来的经验,传授给未来的君主,希望能帮助他成为一个更明智、更强大的皇帝,这或许是对他过往那些黑暗经历最好的慰藉和升华。
君臣之间,因着太子这条纽带,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特殊。
而太子的成长,也在这位特殊的“江湖”师傅的引导下,悄然加速。
帝国的未来,似乎也因此多了一份沉稳与坚韧的底色。
孟樊超成为太子师的消息,在朝野内外引起了不小的涟漪。
一个行走于黑暗之中的暗卫首领,竟成了未来国君的师傅?这打破了历朝历代太子师必由翰林清流、当世大儒担任的惯例,引得不少守旧文官私下议论纷纷,奏章中也偶有隐晦的劝谏。
然而,皇帝朱兴明对此的态度异常坚决。所有相关的劝谏奏疏,都被他留中不发,或只是淡淡批一句“朕自有考量”。
他用自己的权威,为孟樊超和太子的这段特殊师徒关系,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众人见皇帝心意已决,也只得渐渐偃旗息鼓,转而开始观望这位“武师傅”究竟有何能耐。
东宫的日子,对孟樊超而言,是全新的挑战,也是一种心灵的涤荡。
每日未时,他准时踏入那片象征着帝国未来的宫苑钟粹宫。
太子朱和璧是个聪慧而敏感的孩子,他身上既有皇室子弟天生的贵气与早熟,也保留着属于这个年龄的好奇与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