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 第2332章(第1页)

第2332章(第1页)

第2332章

太子回京一月后,朱兴明在养心殿召见孟樊超。

“樊超,太子自杭州归来,变化颇大。你全程相伴,以为李岩教导效果如何?”朱兴明问道。

孟樊超躬身回答:“回陛下,李公子教导有方,太子殿下收获颇丰。臣观太子如今处理事务,更加沉稳周全,常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朱兴明满意地点头:“朕也察觉了。前日朕考他漕运改革之事,他不但提出疏通运河、整饬吏治,还建议鼓励海路运输,分流漕运压力,确是见解独到。”

孟樊超道:“李公子才学渊博,且熟知民情,半月之间,将经世致用之学倾囊相授,实是太子之幸。”

朱兴明叹道:“可惜李岩不愿入朝为官,否则朕必以国士待之。”

正说着,太子求见。朱兴明宣他进来。

太子行礼后,呈上一份奏折:“父皇,这是儿臣近日撰写的《江南见闻及治国策》,请父皇过目。”

朱兴明接过,细细阅读,越看越惊喜。奏折中,太子详细记录了在杭州的见闻,并针对漕运、盐政、丝织业、农事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虽稍显稚嫩,但见解独到,切中时弊。

“好!好!好!”朱兴明连说三个好字,“壁儿,你这趟江南之行,确实收获不小。”

太子恭敬道:“全赖父皇英明,准儿臣随李伯伯学习。儿臣才知,民间疾苦,远非深宫所能想象。”

朱兴明欣慰地看着儿子,忽然道:“朕决定,今后每年让你外出巡视一次,体察民情,了解地方实情。”

太子大喜:“谢父皇!”

待太子退下后,朱兴明对孟樊超说:“樊超,太子的武功近来可有长进?”

孟樊超答道:“太子殿下勤学苦练,进步神速。尤其剑法,已得李岩先生太极剑真传,刚柔并济,非同一般。”

朱兴明若有所思:“李岩的太极剑。。。”

康正六年初春,紫禁城内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太子朱和壁坐在文华殿的暖阁中,仔细阅读着来自杭州的信件。

这是李岩寄来的第十六封信了,平日里。二人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

信纸上是李岩那熟悉的挺拔字迹:

“太子殿下钧鉴:

江南春暖,西湖波平,遥想京师应尚余寒意,望殿下保重贵体。

近日得闻海上商船日增,南洋诸国来朝者不绝于道。大明海运之发达,已远超历朝。然东南沿海港口多集中于福州、南通,浙商货物需辗转运输,耗时费力。

老夫思之,若于杭州府海盐县设立港口码头,必能带动杭州乃至整个浙江之经济发展。海盐县地处杭州湾北岸,水深港阔,宜于泊船,且背靠富庶江南,货物集散便利。

此事若成,则浙丝、杭绸、龙井茶等特产可直接出海,免去陆路转运之耗;海外珍奇亦可直抵江南,互通有无。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殿下监国理政已有时日,若能将此利国利民之策上达天听,既可展殿下治国之才,亦可为江南百姓谋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