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1章
洪王氏见太上皇垂询,紧张得手足无措,连忙跪下回道:“回。。。。。。回太上皇,夫君说,百姓尚且食不果腹,他为官者,岂能独享甘肥?家中用度,与寻常百姓无异。”
洪文波也连忙起身,解释道:“陛下,太上皇,微臣觉得,如此甚好。吃得清淡,方能时刻不忘百姓之苦,方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早日让新泉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看着这对衣着朴素、甘于清贫的夫妇,看着洪文波那被晒得脱皮的脸庞和布满老茧的双手,再看看周围那些对他充满爱戴与信任的百姓,朱兴明的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这才是大明的脊梁!这才是朝廷需要的栋梁之材!
崇祯更是越看越喜,他拉着朱兴明走到一边,低声道:“兴明,此等干吏,清廉爱民,能力出众,屈居一县之地,实在是屈才了!不如。。。。。。将他调入京城,委以重任,方能发挥其更大才干。”
朱兴明也有此意,他点了点头,转身对洪文波道:“洪爱卿,你之才德,朕与太上皇俱已亲见。新泉县小,恐难尽展你之抱负。朕欲调你入京,任职户部或工部,你可愿意?”
这是无数官员梦寐以求的晋升捷径!由地方知县直接调入中枢,前途不可限量。
百姓们无比紧张,生怕这为洪大人答应。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洪文波在短暂的惊讶之后,却坚定地摇了摇头。
他对着朱兴明和崇祯深深一揖,语气诚恳而执着:“陛下隆恩,太上皇厚爱,微臣感激涕零!然,微臣恳请陛下,准许微臣留在新泉县!”
“哦?为何?”朱兴明挑眉。
洪文波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他回身指着那尚未完工的青龙渠,指着那些眼巴巴望着他的百姓:“陛下,您看这渠,尚未修通;您看这新泉县的百姓,尚未脱贫。微臣曾向他们许诺,要带他们过上好日子!君子一诺,重于千金!微臣若此时离去,于心何安?于百姓何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微臣并非不愿为朝廷效力。只是觉得,为官者,无论在朝在野,无论在京在县,其本分皆为黎民造福。新泉县,就是微臣的战场!微臣希望能亲眼看到青龙渠水奔流到田,亲眼看到新泉百姓仓廪充实,脸上露出真心的笑容!届时,若朝廷仍觉得微臣尚有一丝可用之处,微臣愿凭此实实在在的政绩,接受朝廷与万民的检验,再行升迁!而非靠着今日之偶遇天颜,侥幸得进!”
一番话,掷地有声,不卑不亢,充满了责任与担当!
朱兴明愣住了,崇祯也愣住了。他们见过太多钻营投机、跑官要官的官员,却从未见过如此拒绝唾手可得的晋升机会,甘愿留在穷乡僻壤继续吃苦的“傻子”!
然而,这“傻”,却傻得如此可爱,如此可敬!
朱兴明凝视着洪文波良久,眼中欣赏之意越来越浓。他缓缓点头,沉声道:“好!朕准你所请!你就安心留在新泉,好好修你的渠,好好带你的民!朕等着看你新泉县旧貌换新颜的那一天!届时,朕必不吝封赏!”
“微臣,谢主隆恩!必不负陛下、太上皇期望!”洪文波再次跪倒,声音坚定无比。
朱兴明又看向那些围观的百姓,朗声道:“新泉县的父老乡亲们!你们有一位好知县!望你们上下同心,早日修通水渠,建成家园!朝廷,会看着你们!朕,也会记得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