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凌将有关的疑点全部梳理了一遍,想着拿笔记录下来,结果找来毛笔,刚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觉着实在费劲,再加上自己的字写得实在对不起观众,索性就搁笔不写了。
他又想起欧阳秉忠一案,自己去了一趟架格库,却发现就连暗影司架格库里有关欧阳秉忠的案子有关案牍和卷宗皆是空白,自己更是一无所获。
虽然苏凌没有看到这卷宗案牍到底是怎么变成了空白卷宗,但苏凌可以肯定一点,暗影司中的确有奸细。
是这个奸细,未雨绸缪。。。。。。
陈景明站在高坡之上,望着火光冲天的战场,心中却异常冷静。他深知此战若败,不仅西北将落入敌手,更会动摇朝廷根基。他缓缓抽出佩剑,目光如炬,低声道:“传我军令,中军稳守,左翼火攻,右翼佯攻,待敌阵混乱之时,主力突进!”
话音刚落,号角长鸣,三路大军迅速展开。
左翼由副将赵远率领,手持火油弓箭,悄然绕至敌军侧后方。夜风呼啸,火矢破空而起,划破黑暗,点燃了敌军粮草营帐。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四起,敌军大乱。
“杀!”陈景明一声令下,中军猛扑敌阵中央,敌军仓促迎战,阵型大乱。与此同时,右翼将领李靖率兵虚张声势,引诱敌军主力调动,为真正的杀招争取时间。
霍仲达立于高台之上,冷眼旁观战局,嘴角冷笑未减。他身旁的黑袍男子低声问道:“大人,敌军火攻已起,是否派出骑兵压制?”
霍仲达摇了摇头,语气沉稳:“不必。他们不过是想扰乱我军阵型罢了。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
果然,就在敌军稍作调整之际,陈景明亲率五千精锐,自中军斜插敌军腹地,直取霍仲达本阵!
这一击来得迅猛无比,敌军尚未反应过来,已有数百人倒下。陈景明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横扫,连斩数名敌将,气势如虹。
“给我围住他!”霍仲达终于动容,亲自下令调集重兵围剿。
然而,就在此时,远方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报!先锋李崇文率军赶到,已从东面包抄敌军后路!”
陈景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立刻挥旗示意左右两翼合拢,形成包围之势。
霍仲达脸色骤变,怒喝道:“快,调兵回防!”
但为时已晚。李崇文铁骑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敌军阵脚彻底崩溃,纷纷溃逃。霍仲达见势不妙,只得带着残部退守凉州城内。
此役,虽未全歼敌军,却成功遏制其攻势,稳定了前线局势。
---
京城御书房内,赵昭听完战报,脸上并无太多喜悦。
“陈景明能以弱胜强,实属不易。”他轻叹一声,“但霍仲达并未被彻底击溃,此人老谋深算,必有后招。”
苏婉儿站在一旁,轻声道:“陛下,此战虽胜,但敌军仍有余力,且背后势力尚未浮出水面。臣以为,应当加强边关防守,并派人暗中调查霍仲达与异族之间的联系。”
赵昭点头:“你说得对。朕已命监察司彻查霍仲达叛变前的所有往来书信,发现其中竟有异族文字的密信,显然是有人在暗中协助。”
他顿了顿,目光微沉:“看来,这场战事,不仅仅是朝堂之争,更是外敌勾结之祸。”
苏婉儿迟疑片刻,终是开口:“陛下,臣有一事不解。霍仲达既然早有反意,为何偏偏选在此时动手?而且时机如此精准,几乎与李怀安案同时爆发……”
赵昭微微一笑,眼中寒光一闪:“这正是朕最在意的地方。霍仲达不是莽夫,他不会贸然行动。他的背后,必然有人操控全局。而这个人……”他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可怕。”
苏婉儿心头一震:“陛下怀疑……是太傅?”
赵昭摇头:“李承业虽然老谋深算,但他已被贬归乡,不可能再遥控西北军镇。更何况,霍仲达并非李家旧部,而是当年先帝亲自提拔之人。”
他回头望向苏婉儿,声音低沉:“所以,真正的幕后黑手,还未现身。”
苏婉儿沉默良久,低声道:“那陛下打算如何应对?”
赵昭轻轻一笑,目光深远:“朕已命人秘密调查西北异族动向,并派密探潜入凉州,务必查明霍仲达背后的真正主使。至于京城……”他眼神一冷,“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也该让他们现身了。”
---
凉州城内,霍仲达负手立于帅府之中,神色阴沉。
“没想到陈景明竟能挡住这一击。”他冷冷道,“看来此人并不简单。”
黑袍男子低声问道:“大人,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霍仲达缓缓转身,眼中闪过一抹狠厉:“按原计划,继续拖延战局,让朝廷陷入泥潭。另外,尽快联系那位‘朋友’,告诉他,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援。”
黑袍男子点头:“属下这就去办。”
待其离去后,霍仲达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漆黑的夜色,喃喃自语:“赵昭,你可知道,你亲手提拔的这些人,最终都会成为你的催命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