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冉点了点头,面现回忆之色道:“说起来,是丞相还未出兵的那年冬天,龙台下了好大的雪,大雪足足下了好几天,那日清晨,我走出门去,想要去军营,可打开门,便看到一个女娘正蜷缩在我的门前,已经晕了过去,整个人身上都覆盖了冰雪,由于是清晨,再加上雪大,我门前并无行人,所以无人发觉。。。。。。”
“她便是婉贞吗?。。。。。。”苏凌问道。
朱冉点了点头道:“不错,我见她已经昏迷不醒,眼看就要被活活的冻死了,。。。。。。
陈景明站在高处,望着远处三座关隘上密布的敌军旗帜,心中暗自警惕。霍仲达显然早有准备,不仅在正面设下重兵把守,还在山谷两侧布置了大量弓箭手和火油陷阱。若非他临机应变,下令暂缓进攻,恐怕这三万精锐便会陷入死局。
“赵远。”他低声唤道,身旁副将立刻上前,“传令各营,佯攻左翼,吸引敌军注意力。同时,命第三营绕行北侧山道,务必在半个时辰内抵达预定位置。”
赵远点头领命,迅速离去。
陈景明深吸一口气,望向天边乌云翻涌的方向,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这场战事,似乎远比他们预想的更为复杂。霍仲达与北狄王子耶律察罕的秘密会面,究竟达成了何种协议?而萧怀远??那位昔日先帝旧臣,又为何会在多年沉寂后突然现身于幕后?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策马疾驰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大人,属下刚刚截获一封敌军密信,内容涉及凉州城内的兵力部署!”
陈景明眼神一凛,立即接过密信展开细看,只见其中写道:
>“……北狄援军已至三百里外,预计两日内可抵达战场。霍将军已与耶律王子达成协议,待其主力入关,便可联手夹击大赵军队,务必将陈景明所部歼灭于凉州城下……”
陈景明脸色骤变,猛地攥紧信纸。
果然,霍仲达早已与北狄勾结,而这封密信,极有可能是敌军内部传递失误所致。若非如此,恐怕等到北狄大军压境之时,他们才会察觉到真正的危机。
“传我命令!”他当即下令,“所有部队立即调整阵型,放弃正面强攻,改为分散撤退,诱敌深入。同时,派快马通知李崇文,让他率军回防中军,以防敌军突袭!”
众将领命而去,战场上顿时响起一阵急促的号角声。
然而,就在赵远刚要转身离开之际,忽然听见一声尖锐的哨音划破天际,紧接着,数十支火箭从山头激射而下,落在前方空地上,引燃了大片枯草!
“不好!”赵远惊呼,“敌军埋伏!”
话音未落,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左侧山谷竟塌陷半边,无数滚石砸下,伴随着密集的箭雨倾泻而下,瞬间将部分赵军掩埋!
陈景明瞳孔微缩,立刻拔剑高喝:“全军撤退,分三路突围!赵远,你带第一队往东,避开山谷,直取敌军侧翼;第二队随我冲出中央缺口;第三队由王德统领,负责断后!”
赵远咬牙应命,带着数百骑兵冲向东侧,试图绕开敌军主阵地。
陈景明则亲自率领中军,迎着漫天箭雨奋力突破,身后不断传来惨叫声与倒地声。他知道,这一战,若不能稳住阵脚,恐怕整个西北战局都将崩盘。
而在他身后的不远处,一道黑影悄然潜伏于乱石之间,手中握着一把短刀,静静等待时机……
---
京城,紫宸殿内,气氛凝重如铁。
赵昭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冷峻,扫视殿内群臣。自从周廷义中毒昏迷之后,兵部便陷入了短暂的混乱。虽然太医令已经紧急接手,但朝中仍有诸多疑虑,尤其是那些曾经依附于太傅一党的官员,更是蠢蠢欲动。
“陛下。”魏承泽率先开口,语气谨慎,“周尚书中毒之事,是否已有眉目?此事若不尽快查明,恐怕人心难安。”
赵昭淡淡一笑,目光幽深:“朕已命监察司彻查此案。据初步调查,周尚书近几日曾与兵部几位侍郎共饮,其中包括顾长风。”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什么?”沈世昌震惊道,“顾大人?不可能吧?他可是陛下亲信之人!”
赵昭缓缓起身,走到殿前,声音低沉:“朕当然知道顾长风忠心耿耿。但正因为他是朕的心腹,才更需查清真相。否则,若有人借机栽赃嫁祸,岂不是正中敌人下怀?”
众人闻言,皆露出恍然之色。
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跑入殿中,跪地禀报:“陛下,监察司刚刚送来最新情报??周尚书府中发现一枚刻有‘萧’字的玉佩,疑似与萧怀远有关!”
赵昭眉头微皱:“萧怀远?”
他心中猛然一震。那个名字,再次出现,仿佛阴魂不散,缠绕在他心头。
“立刻封锁兵部尚书府邸,所有人不得进出!”赵昭果断下令,“另,命监察司彻查周尚书身边所有亲信,若有可疑者,一律拘押审讯!”
“遵旨!”小太监连忙领命而去。
赵昭回到龙椅坐下,手指轻敲扶手,思索着这一切背后的关联。
萧怀远、霍仲达、北狄……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名字,如今却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大赵笼罩其中。而这张网的中心,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