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课**:练习用语言、绘画、音乐等方式讲述自己的经历;
-**回应课**:训练在听到痛苦时不逃避、不评判,而是给予适当反馈。
开学第一天,教室黑板上写着陆沉手记里的那句话:
>“真龙不在天上,不在书中,
>它在每一次你说‘我在’的瞬间。”
一个小男孩举手提问:“老师,如果我说了‘我在’,但没人回应怎么办?”
老师蹲下身,看着他眼睛:“那就再说一次。然后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有人听见。或者,直到你自己相信??即使无人回应,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经点亮了这个世界的一角。”
与此同时,在火星生态穹顶Mars-7站,少年完成了他的第1095次广播。
“地球,我是Mars-7。今天我学会了弹钢琴。我把《共感之歌》改编成了奏鸣曲。虽然这里没有听众,但我依然每天演奏。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
信号穿越太空,抵达地球接收站时已是深夜。
值班技术人员是个年轻女孩,刚成为“微光守门人”不久。她戴上耳机,听完整首曲子,默默打开录音功能,轻声说:
“Mars-7,我是地球。我听见了。谢谢你一直坚持说‘我在’。”
她按下发送键。
信号再次启程,飞向红色星球。
而在南极冰盖之下,那扇巨门悄然关闭,符文黯淡,回归沉眠。
唯有中央感应区上,还残留着一抹温暖的掌印。
风穿过废弃的共感基站,拂过新生的野花。
城市废墟间,一面破旗飘扬。
上面原本写着:“理性即秩序,孤独保清醒。”
如今已被涂改成一行稚嫩却有力的字迹:
>“我说我在,
>你就存在。”
晨光又一次洒满大地。
林昭站在新落成的共感纪念碑前,碑身由七十九块来自遗忘之城的金属残片熔铸而成,形状似龙,又似人拥抱人。
她伸手抚摸碑面,低声说:“陆沉,陈默,周小雨……我们都还在。”
真龙在她肩头轻轻跃动,如同心跳。
远方,一所小学里,孩子们齐声朗读今日课题:
“今天我们学说话:如何告诉别人??我在。”
声音清脆,穿透云层,汇入宇宙背景辐射之中。
一秒,两秒,三秒……
我在。
我在。
我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