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全球共感网络正式分裂为两条平行轨道:
主频道继续运行,供人们自由表达;
而“静默通道”则如暗流般流淌于其下,专属于那些不愿开口、不能开口、不敢开口的灵魂。进入该通道需满足唯一条件:自愿放弃语言使用权七十二小时,并提交一段纯粹的情绪样本。
第一批志愿者中,有一位年迈的诗人,他在提交样本后写道:
>“我写了一辈子诗,以为词语是最接近灵魂的东西。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诗,是在嘴闭上之后才开始的。”
阿砾读完这句话时,正逢黎明。
她走出亭子,赤足踩在湿润的沙滩上。远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洒在海面上,像无数碎金跳跃。一只海鸟掠过天际,鸣叫清越。
但她知道,最美的声音,往往无声。
她低头看着掌心,那株纸船形状的小植物依旧安睡其中,叶片微微颤动,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忽然,它轻轻飘起,随风而去,落在海面,竟化作一艘真实的纸船,缓缓驶向远方。
船上,似乎坐着一个模糊的身影,穿着旧式教师制服,背影温柔。
阿砾没有追,只是望着,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她转身回到亭中,拿起笔,在留言簿上写下最后一句话:
**“如果你害怕说出来会失去什么,那就先试着相信??有些失去,本身就是一种得到。”**
雨停了。
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照亮整片海岸。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个孩子蹲在井边,犹豫了很久,终于弯腰,对着幽深的井口,轻声说:
“妈妈,我想你了。”
井底没有回音。
但他的眼角,却莫名湿润。
他知道,有人听见了。
就像当年的阿砾一样。
而这份听见,不靠耳朵,而靠心。
海风拂过听者亭,蓝布帘轻轻翻动,仿佛在应和。
阿砾端起茶杯,吹了口气,轻啜一口。
她说:“今天天气不错。”
没有人回答。
但整个世界,都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