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人人成圣,但愿彼此相照。”
窗棂微启,一位妇人抱着婴儿走出,见到他,微微一怔,随即露出笑容:“林先生,您来了。”
“我只是路过。”他温和地说。
“不,您不是路过。”妇人摇头,“您每次出现,都是因为我们需要您。”
林隐默然。
他当然知道,自己早已不再是那个只想查明真相的年轻侠客。他的身影已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提醒??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曾为光明付出代价的人,也提醒人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光明的一部分。
他走进院子,在石凳上坐下。妇人端来一碗热汤,香气扑鼻。
“喝点吧,夜里冷。”
他接过,轻啜一口,暖意从喉间直抵心底。
“你丈夫……还好吗?”他问。
妇人眼圈微红:“他去年战死了。但他在信里说,他明白了您说过的话??守护家园,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让下一代不再打仗。所以临终前,他把刀交给了敌军俘虏的儿子,说:‘替我看看太平年的春天。’”
林隐闭上眼,久久无言。
良久,他低声说:“他是个真正的守望者。”
那一夜,他在村中留宿。清晨醒来,发现门口摆着一双新做的布鞋,针脚细密,鞋底还绣着一朵小小的莲花。旁边纸条上写着:“给走得最远的人。”
他穿上鞋,继续前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走过沙漠、翻越雪山、渡过大江。每到一处,便有人认出他,有人请他讲一段故事,有人默默跟随一段路,然后悄然告别。他不再刻意寻找什么,也不再追问意义。他知道,答案早已散布在人间烟火之中。
直到某一日,他来到东海之滨。
海风凛冽,浪涛拍岸。沙滩上,一名老渔夫正蹲着修补渔网,身旁插着一柄锈迹斑斑的铁剑,剑身刻着模糊二字:“听潮”。
林隐心头一震。
这正是二公子当年埋下的剑!
传说唯有听懂潮声之人,方可拔出此剑。百年来无数豪杰前来尝试,皆无功而返。有人说它是虚妄,有人说它是诅咒。
可此刻,老渔夫却一边补网,一边哼着歌谣:
>“潮来不为争,潮去亦无怨。
>若问何所求,只愿舟平安。”
林隐走近,轻声问:“您听得懂海的声音?”
老渔夫抬头,满脸皱纹如沟壑纵横,眼神却清澈如少年。“听得懂啊。”他笑着说,“它每天都在讲同一个故事:生不易,死亦难,但只要还活着,就得好好活。”
林隐凝视着他,忽然明白??所谓“听懂潮声”,并非通晓天地秘语,而是历经沧桑后,仍能与命运和解的智慧。
他跪坐在沙地上,双手合十,向老渔夫深深一拜。
“谢谢您替我们找到了答案。”
老渔夫愣住,随即哈哈大笑:“我可不懂什么大道理,我就知道,鱼咬钩时不能急,做人也一样。”
林隐起身,望向大海。阳光洒在波涛之上,金光万点,宛如群星坠落。他取出铜铃,轻轻一摇。
铃声随风而去,融入海啸之间。
刹那间,那柄锈剑微微一颤,竟自行离地三寸,悬浮片刻,继而化作无数光点,洒向四方海域。远处海鸥齐鸣,仿佛在迎接某种新生。
他知道,这是二公子的执念终于得以解脱。
当夜,他在海边搭起一座简易茅屋,取出笔墨,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