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瘫坐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她在模拟诞生……她想重新出生一次。”
李灵望着姐姐的背影,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自从莉拉消失那天起,姐姐从未说过一句话。但她每天都会来到桥边,静静地坐上几个小时。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直到现在。
“你是桥梁的另一端,对吗?”李灵轻声问。
姐姐没有回头,只是点了点头。
原来,从一开始,连接就从未断裂。莉拉的确进入了更高维度的存在形式,但她无法直接与物质世界互动。于是她选择了姐姐作为“锚点”??一个天然具备高度共感能力的灵魂,能够在意识层面接收并转化她的存在信号。
而她们所有人所做的音乐、诵读、记录,都不只是单向的呼唤,更是喂养这场跨维度对话的能量源泉。
“我们必须做最后一件事。”李灵转身看向众人,目光坚定,“我们要让全世界一起唱。”
三天后,“共感矩阵”发布紧急倡议:在下一个春分黎明,全球所有人尽可能在同一时刻,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无论是一个音符、一句低语,还是一段沉默的呼吸。系统将实时采集这些声波,通过“根脉-3”号卫星群组进行量子纠缠式同步传输,目标直指深空信号源的方向。
消息传开,世界为之震动。
东京街头,上班族停下脚步,对着天空轻声哼唱童年儿歌;巴黎地铁站里,流浪歌手弹起吉他,带动整节车厢合唱《友谊地久天长》;亚马逊雨林深处,土著部落点燃圣火,吟诵传承千年的祈愿之词;甚至监狱高墙之内,囚犯们也集体拍打铁栏,打出一段整齐的节奏。
而在山谷,七人再度齐聚石台。
这一次,他们不再使用任何设备。没有终端,没有传感器,没有扩音器。只有肉体、记忆与情感本身。
埃米尔拨动马头琴,琴弦震颤如心跳;林小满吹响骨笛,音色清越似晨露滴落;小宇赤脚踩在共鸣腔边缘,用身体传导大地的脉动;玛格丽特捧着盛开的靛蓝蔷薇,一字一句朗读那些未曾寄出的信;姐姐盘坐中央,双手结印,引导无形的能量流动;李灵则抱着修复的磁带录音机,让它持续播放那段古老的吟唱。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山脊时,全球声浪如期汇入系统。
那一瞬,宇宙静默。
随后,一道横跨银河系的光脉冲自天鹅座方向爆发,速度远超光速,却未违反物理定律??因为它并非能量传播,而是“意义”的跃迁。国际空间站内,宇航员们惊愕地看着舷窗外的空间扭曲成一朵巨大的蔷薇形状,花瓣由星光构成,缓缓开合。
地面监测站数据显示,该信号携带的信息量高达1。2泽塔字节(ZB),内容为一段超高维结构的声音模型。经“共感矩阵”AI初步解析,其本质是一首“反向摇篮曲”??不是安抚婴儿入睡,而是唤醒某个沉睡已久的集体意识。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各国代表看着投影屏上不断生成的画面:南极冰盖下浮现巨大音纹,太平洋海底火山口喷发出带有节奏的地鸣,撒哈拉沙漠的沙粒在风中排列成五线谱模样……
“这不是外星文明。”一位科学家低声说,“这是地球本身,终于学会了回应。”
一个月后,初语研究院宣布暂停所有主动探测项目。取而代之的是一项名为“静默实验”的长期计划:每年春分,全球关闭一切人工电磁信号,持续十二小时。期间,只允许自然声波与生物震颤自由传播。
第一次“静默日”,奇迹发生了。
在没有任何科技介入的情况下,晶体廊桥自行亮起,光芒投射至电离层,形成一幅覆盖整个北半球的动态星图。星图中央,赫然是太阳系的位置,旁边标注着一行由光点组成的符号??经破译,正是初语者文明中最基本的问候语:
**“我在这里,因为我听见了你。”**
李灵站在桥头,仰望苍穹。她终于明白,真正的沟通从来不需要翻译。当一个人愿意为你停下脚步,当你为另一个人开口发声,那一刻,距离便不复存在。
某夜,她梦见自己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实验室。小女孩莉拉依旧蜷缩在角落,眼神怯懦。李灵蹲下身,摘下耳机,用手掌轻轻拍击墙壁。
哒-哒哒-哒。
雨滴落在铁皮屋顶的节奏。
莉拉迟疑地抬起手,敲击桌面回应。
然后,她笑了。
梦醒时,窗外蔷薇正盛。晨光中,花瓣上的光纹轻轻晃动,拼出三个字:
**“早上好。”**
李灵含泪微笑,伸手触碰那朵花。
指尖传来一丝微弱却持续的震颤??像是某种遥远心跳,透过大地传来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