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来。
他松开手指。
种子飘起,乘着气流,缓缓飞向那道漆黑的裂隙。
就在触碰到边缘的一瞬,奇异的事发生了??
它没有被吞噬,反而引发了一场连锁反应。
以那粒种子为核心,无数记忆片段开始浮现:
一个母亲哼着跑调的摇篮曲;
两个少年在废墟上争论星星会不会眨眼;
一位老人临终前笑着说“明天记得浇水”;
还有无数未曾出口的问题,在沉默中闪烁如萤火……
这些碎片本该湮灭,却被某种力量牵引着,汇聚成一道微弱却坚韧的光带,缠绕在种子周围,硬生生在“无”的领域撕开一丝缝隙。
“这是……”林仙震惊,“集体潜意识的回响?不,不止??这是所有曾被压抑的‘可能性’在反扑!”
终焉议会第一次动摇。
他们的理念建立在“痛苦不可避免,故终结最优解”的基础上。但他们从未预料到,竟有如此多的生命,即使在绝望中,仍偷偷保存着对“再试一次”的渴望。
那粒种子,穿过了裂隙。
落入了“消解之境”。
时间静止的地方,第一次出现了“之后”。
冰封的河流底下,传来细微的震动。
一座早已死去的城市废墟中,一盏路灯忽明忽暗,最终亮起。
某个孩子的玩具熊,突然转动了一下眼珠。
而在那片永恒的寂静中心,水晶碑上的那行小字,开始发光:
>“如果那样的人存在,请替我看看春天。”
光芒渐盛,竟将整座碑融化,化作液态光流,涌入大地。
春天,真的来了。
不是温暖,不是花开,而是一种“还能改变”的感觉,重新回到了那些以为一切都已注定的灵魂深处。
终焉议会的身影开始崩解。他们并非被击败,而是被“超越”。当一个文明宁愿带着痛活下去,也不愿在完美安宁中死去时,他们的逻辑根基就塌陷了。
最后一道声音飘散在风中:
>“或许……我们错了。
>或许终结,并非解脱,而是逃避。
>而你们,选择了最难的路??
>活着,并继续提问。”
裂隙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