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63章 婚礼前夕(第2页)

第1663章 婚礼前夕(第2页)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人心最怕的不是黑暗,而是希望破灭后的绝望。只要他们不再相信‘能被听见’,便会重新沉默。”

计划定下,密使连夜出动。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离李相府不到三条街的巷子里,一间不起眼的小茶肆二楼,沈清璃正摘下帷帽,露出一张清丽却坚毅的脸庞。

她是阿衡的学生,也是“真话亭”最早的记录员之一。三年前,她父亲因举报地方盐税贪腐被投入死牢,临终前只托人带出一句话:“告诉女儿,别信官话。”

她没忘。

此刻,她摊开一张密密麻麻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数十个地点??西南、西北、东南沿海、中原腹地。每一个标记,都对应着近年来异常死亡、水源变色、官员暴富或百姓集体迁徙的传闻。

“李相想把‘述真’变成摆设?”她冷笑,“那我们就让他知道,真正的‘述真’从不在庙堂,而在田埂、在井边、在母亲抱着咳血孩子走夜路的脚印里。”

她提起炭笔,在地图边缘写下几个字:

>**“火种不灭,自有风雨护之。”**

次日清晨,紫宸殿再度聚满百官。

李相果然出列,神情庄重地提出设立“述真御史台”,并推荐礼部尚书周元礼担任首任主官??此人年逾七十,以“稳重守礼”著称,向来主张“政不出纷争”。

太子眉梢微动,尚未开口,忽听殿外传来一阵喧哗。

紧接着,一名内侍慌忙跑入:“启禀殿下!城南真话亭昨夜遭人纵火!十余份百姓口供被焚毁,守亭人重伤昏迷!另有匿名信投至大理寺,声称‘再敢妄议朝政,便叫尔等血流成河’!”

满殿哗然。

太子猛然站起,目光如刀射向李相:“这就是你说的‘共建述真’?一面提议设台,一面派人烧毁证据?李相,你当天下人都是瞎子吗?”

李相脸色铁青:“臣绝无此意!纵火之事,必是奸人挑拨!”

“是不是挑拨,查了便知。”一道苍老声音响起。

阿衡拄杖走入大殿,身后跟着五名女子??皆是各地赶来递交材料的平民代表。其中一人怀抱木匣,里面装着尚未送达的诉状副本。

“真话亭虽小,却是百姓最后一道门。”阿衡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昨晚火烧的不只是纸,更是三百万人想说话的胆量。若今日无人追责,明日就会有人砸钟、断驿、割喉??直到再无人敢记,再无人敢说。”

他转向皇帝(此时已年满十六,初掌朝纲),深深一揖:“陛下,先帝曾言‘宁负权臣,不负苍生’。如今,苍生正在门外等着您开那一扇门。”

少年天子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传旨:即刻成立‘真话亭保护司’,隶属述真司,专司民间言论安全。凡破坏真话亭、威胁记录者,视同谋逆论处。另,昨夜被焚毁之所有口供,准许百姓补交,免去一切程序限制。”

群臣震惊。

这意味着,底层百姓从此可以跳过县衙、府台,直接向中央陈述冤情??无需保人、无需批文、无需层层审核。

这是前所未有的放权。

李相身形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

退朝之后,他在回府途中特意绕道西市,走进一家药铺。

掌柜见是他来,连忙迎上:“大人,您要的东西准备好了。”

他接过一个小瓷瓶,打开看了一眼??里面是淡绿色粉末,无味无臭,溶于水后几乎无法察觉。

“蚀心铜渣提纯之物。”掌柜低声道,“只需每日微量加入茶水中,三个月后肝肠俱损,外表看不出异样。”

李相点点头,将瓶子收进袖中,却并未立刻离开。他望着柜台上一本摊开的《拾遗录》,封面上那个放风筝的女孩正笑得灿烂。

“你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卖得好吗?”他忽然问。

掌柜摇头。

“因为它让人觉得自己重要。”李相轻叹,“可人一旦觉得自己重要,就再也不肯低头了。”

他转身离去,背影苍老如枯树。

但就在他踏出药铺那一刻,一道身影从檐下闪出,默默尾随其后??是林小满。

她早已得知李相与西南案的关联,也猜到他会铤而走险。这几日,她伪装成卖花女,在相府附近徘徊多日,只为确认一件事:**他是否仍打算用毒掩盖罪行**。

而现在,她亲眼看见了。

当晚,她潜入城郊一处废弃磨坊,点燃篝火,取出炭笔和竹简,迅速写下所见所闻,并附上李相近期行踪线索,密封于防水油布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