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64章 还没机会(第3页)

第1664章 还没机会(第3页)

阿衡读罢,久久凝视窗外。

春雷未至,寒霜正浓。权力的绞索从未真正松开,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收紧??不再烧亭,而是设槛;不再杀人,而是拖沓。百姓递状,要等三个月审批;真话登报,需删改七遍方许刊印。慢慢地,许多人累了,倦了,觉得“反正说了也没用”。

这才是最可怕的胜利。

但他知道,破局之法不在争锋,而在播种。

他提笔写下新策:

>“一、培训百名‘流动记事员’,扮作游方郎中、货郎、戏班伶人,深入乡野采集民情;

>二、建立‘暗语传讯网’,以民谣、灯谜、年画图案传递信息;

>三、创办女子识字堂,授读写,教验毒,培植民间监督之力。”

他将计划封好,交由林小满执行。

半年后,奇迹悄然发生。

江西某县,一名卖糖糕的老妪被捕,罪名是“散布谣言”。审讯时,县令咆哮:“你说井水有毒?哪来的证据!”

老妪不慌,从篮底取出一张年画:童子抱鱼,鱼眼泛绿。她冷冷道:“这是我孙女画的。她说,池里的鱼最近眼睛都绿了,吃了会吐黑水。”

县令嗤笑,撕毁年画。

三日后,省城使者突至,带专业匠人检测水源,果然含重金属超标八倍。

原来,那幅年画已被送往邻村庙会展览,被一名识字堂毕业的女孩认出暗号,层层上报至述真司分支。

类似事件接连爆发。

山东农妇用绣花样记录农药致死案例,针脚长短代表死亡人数;

四川茶馆说书人改编《拾遗》故事为评话,听众心领神会;

甚至宫中太监也开始在菜谱上做标记:“今日鲤鱼色浊,勿供御前。”

谎言筑起的高墙,终究挡不住千万双眼睛。

又一年春,皇帝病重,太子监国。

第一道政令便是:恢复述真司独立职权,废除言论三审制,设立“民间直诉台”,允许百姓每月十五日入宫陈述冤情。

消息传来那天,阿衡站在山坡上,看远处孩童放风筝。那只风筝扎成一本书的模样,空中飘着一行大字:

**“我们要说话。”**

沈清璃走到他身边,轻声问:“老师,您后悔吗?十年隐姓埋名,险些丧命,换来今日局面,值得吗?”

阿衡笑了笑,指着天上风筝:“你看那根线,细得几乎看不见,可它牵着风,也牵着孩子的手。有些人一生都在追逐权柄如烈马,可真正的力量,往往藏在一根看不见的线上??那是信任,是相信别人会接住你递出的话。”

他顿了顿,低声道:

“林知遥老师临终前说:‘我死后,若有人为你流泪,不是因我伟大,而是因你终于敢哭出声。’”

风吹过,野葵花瓣纷飞如雪。

那只银纹蝴蝶,不知何时又回来了。

它落在阿衡肩头,停了片刻,仿佛聆听未尽之言。

然后振翅而去,掠过田野,飞向远方一座正在升起炊烟的小村。

那里,有个小女孩正趴在窗边,用炭笔在纸上认真描摹:

一只蝴蝶,飞过一口清澈的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