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70章 她没资格(第2页)

第1670章 她没资格(第2页)

就在此刻,东宫方向急报传来:太子突发昏厥,口中喃喃“银蝶归位”,腕上铜铃自行碎裂,内壁留有焦痕,形如波纹。

三日后,皇帝下诏:停用新铸礼器,彻查乐坊供料来源;罢免工部尚书,查封灵台驿所有仓库;恢复清源巡检道全权,增拨三十万两用于全国军民血毒筛查。并特许阿衡立碑刻图,将《毒器识别七十二法》刊印千册,分发各州县学堂。

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开始。

永宁监废墟深处,一名白发老匠人在断墙下掘出一只铁匣。匣中非金银,亦非图纸,而是一本手抄《机关秘要》,扉页题字遒劲??**“愿继火者,勿惧深渊”**。末页夹着一片薄如蝉翼的银箔,上面蚀刻着一幅全新星图,指向西北荒漠某处。

与此同时,西域商队带回消息:敦煌以西三百里,突现一座沙埋古城,城中宫殿残垣上,遍布与清源工坊星图完全吻合的符纹。更有牧民称,每逢月圆之夜,地下传出钟鸣,如泣如诉。

阿衡站在明镜台遗址,手中捧着那片银箔。春风拂面,带来远方黄沙的气息。他知道,这场较量从未结束。

毒脉可以改道,毒器可以翻新,权力可以更迭,但只要有人愿意俯身倾听大地的呻吟,愿意在黑暗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

火种,便不会断。

数月后,第一批“清源义学”在边陲村落建成。教室墙上挂着巨大星图,桌上摆满试瓶与土钟。孩子们每日第一课,不是读《论语》,而是测井水、听钟声、辨金属。葵儿编写的童谣传遍南北:

>“爷爷打井莫近山,

>山脚流水藏铜斑。

>妈妈煮饭先试水,

>碗里冒泡快丢完。

>若见银蝶天上飞,

>快找识字堂来查案!

>若有官爷说没事,

>拿出铜铃摇一摇!

>铜铃不响别安心,

>地下毒脉会爬行。

>一代学会照镜子,

>万家人得清水平!”

某夜,阿衡梦见自己行走在无尽长廊,两侧皆是铜鼎,每一尊都刻着他曾救过的名字。尽头处,一位白衣女子背身而立,手中摇铃,声如细雨。他想走近,却被一道声音拦住??

“你已鸣钟,不必再入井底。”

他回头,看见百年前那位被贬水利大家站在雪中,手中也握着一只陶罐,罐底写着“续火”。

醒来时,晨光初透。

院中,一群孩子正围着新竖的石碑描红。碑文首句墨迹未干:

**“纵使天子掩耳,吾辈亦当鸣钟。”**

阿衡披衣出门,见葵儿已在教一个盲童如何用指尖感受钟壁震颤。那孩子反复练习,终于捕捉到一丝异样波动,惊喜大喊:“先生!我听见了!有个声音在哭!”

阿衡蹲下身,握住他的手,轻声道:“那是过去的人,在谢谢你们。”

远处,沈清璃站在山坡上,望向京城方向。她知道,下一波风雨已在酝酿。但她也知道,这一次,不再只有他们三人。

风起时,谁都能听见钟声。

而听见的人里,总会有一个,愿意走上前去,问一句:

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