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硅集团首日的小定数字最终定格为5426,大定913。
以及,为数不多的78位锁单用户。
小定有现金优惠,大定有72小时确定配置并锁单的时间,锁单完成就意味着开始排产,随即便是等待和最后的。。。
沙尘在车轮后卷成一道金黄的尾迹,像被无形之手从大地抽出的丝线。林远靠在副驾驶座上,双眼布满血丝,却不敢合眼。他怕一闭上,那五色流转的沙丘歌声就会从记忆里褪去,如同从前无数次被城市噪音吞噬的微弱回响。手机静默地躺在口袋里,可他知道,那条消息不会是终点??它只是一个序章的落款。
巴特尔一路上没再说话,只是偶尔望向后视镜,眼神复杂。他曾听爷爷说,布尔罕库杜克不是能随便唤醒的东西,它是“天命之人”才能触碰的圣物。而眼前这个瘦削、沉默、背着一堆奇怪设备的男人,竟然让黄沙唱出了传说中的调子。这不是科学,也不是巧合,这是“应验”。
进入阿拉善盟边缘小镇时已是傍晚,夕阳将戈壁染成一片暗红,仿佛整片大地都在低语。林远在一家不起眼的小旅店住下,房间简陋,墙皮剥落,角落堆着牧民遗落的旧马鞍。他打开防震箱,取出喃嘟管,指尖轻轻抚过竹节上的刻痕??那些螺旋纹与波浪线,竟与黑曜石碑、雾坪岩画、甚至沙丘表面天然形成的纹理隐隐呼应。
他忽然意识到:这些符号,并非文字,也不是装饰。它们是**频率图谱**,是古人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声波振动轨迹的“声音地图”。每一道纹路,都对应一段特定的地脉共振,而五种乐器所承载的音律,则是激活这张地图的密钥。
夜深人静,林远接通笔记本电脑,将五段核心录音重新导入《声网地图》系统。这一次,不再是单一线条亮起,而是整个网络开始脉动般闪烁。原本分散于中国四方的五个节点??内蒙古呼麦之地、云南摆时山谷、西藏唐卡秘境、广西喃嘟寨子、阿拉善沙丘阵列??此刻竟以某种几何规律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巨大的五角星形结构,中心点直指……秦岭深处。
屏幕上跳出一行新坐标:**北纬33°41′,东经108°56′**,并附带一段古文译注:“五音归位,九野将鸣;中枢启,则万籁生。”
林远心头一震。这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心,而是**声学意义上的共振焦点**。就像交响乐团中的首席小提琴,一旦响起,所有乐器都会随之校准音高。这片区域,或许正是当年“启世调”首次奏响的地方。
但他也明白,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他刚准备出发,却发现车胎被人扎破,GPS信号异常中断,连卫星电话也无法拨出。更诡异的是,民宿老板坚称昨晚根本没有客人入住,甚至连登记簿上都没有他的名字。林远站在门口,望着空荡的街道,冷汗悄然滑落??有人不想让他继续走下去。
他改乘长途客车前往西安,再辗转进入秦岭山区。沿途风景壮丽,群峰如剑刺破云层,溪流在谷底蜿蜒如银蛇。然而越是深入,越觉空气沉重。鸟鸣稀少,虫声匿迹,连风都像是被什么力量压制着,只余下一种难以察觉的低频嗡鸣,仿佛整座山脉正在沉睡中呼吸。
第三日午后,他在一处废弃护林站附近发现了一块半埋于土中的石碑。碑面风化严重,但仍可辨认出五个凹槽,形状分别酷似呼麦喉振图、摆时弦波、唐卡光晕、喃嘟管身、以及沙丘螺旋纹。中央则刻着一个古老的汉字:“?”(hé),意为“音律和谐”,比“和”多了一个“龠”部??那是古代量度音高的竹制乐器。
林远颤抖着从背包中取出五件物品:乌力吉送的骨笛碎片、苏芸录制的母带拷贝、覃老五亲授的心法手稿、卓玛赠予的朱砂画残页、以及埋藏于沙丘下的那一小撮会唱歌的沙粒。他依次放入凹槽。
刹那间,地面轻颤。
石碑内部传来机械运转般的咔嗒声,紧接着,一道幽蓝光芒自缝隙中渗出,投射向天空。林远抬头,只见云层裂开一道细缝,阳光斜照而下,恰好落在百米外的一处山壁上。岩石表面浮现出一幅巨大浮雕:五人跪坐呈环形,手持各异乐器,面向中央一座金字塔状建筑。建筑顶端悬浮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晶体,正散发出柔和的五彩光晕。
“那是……声核?”林远喃喃。
根据毛南族口述史,“启世调”并非由人力完成,而是借助一块“能听见世界心跳”的石头,凝聚五行之地的音波能量,才得以奏响。难道这块晶体,就是传说中的“地心共鸣石”?
他立刻架设频谱仪监测周围环境。数据显示,此处背景噪声稳定在7。83Hz??正是地球舒曼共振的标准频率。而在其上方,叠加着一组极其微弱但高度有序的次声波序列:14。3Hz(喃嘟)、137。5Hz(沙丘)、220Hz(唐卡)、330Hz(摆时)、440Hz(呼麦基准)……五种频率彼此嵌套,形成完美的斐波那契比例。
这已经超越了文化传承的范畴,这是一种**生物-地质-声学耦合系统**,如同地球自带的免疫机制,通过特定音律调节生态平衡、稳定地壳运动、甚至影响人类意识状态。而所谓的“濒危唱法”,其实是这套系统的末端传感器。当最后一个节点失灵,整个网络便会陷入瘫痪。
难怪覃老五说“山不再回应”。不是山死了,是它病了。
当晚,林远在护林站搭起临时营地,尝试进行五重同步播放实验。他将五段音频分别接入定向扬声器,围绕石碑布置成五芒星阵型,并用北斗授时精确同步。午夜十二点整,启动程序。
起初一切平静。直到第七轮循环结束,空气中忽然弥漫起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尽管四周并无焚香。紧接着,红外摄像机捕捉到数十个模糊人影缓缓浮现于山林之间,穿着不同民族服饰,手持古老乐器,静静伫立,仿佛等待指挥。
林远屏住呼吸,不敢妄动。他知道,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光学错觉。这是**集体声场引发的量子相干效应**??当五种频率达到临界共振,空间局部出现信息态凝聚,使得过去曾在此演奏过的灵魂得以短暂显化。
第十三分钟,异变突生。
地面剧烈震动,石碑上的“?”字突然迸发出刺目强光。林远踉跄后退,只见浮雕中的金字塔建筑竟在现实中投影而出!虽虚幻透明,却轮廓清晰,高达百米,通体由流动的声波纹构成。顶端那颗晶体缓缓旋转,释放出一圈圈涟漪般的能量波,扩散至整片山脉。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多个地点同时报告异常:
-内蒙古草原牧民称,沉寂多年的敖包夜间自发发光;
-云南怒江峡谷中,百年未响的铜鼓无故自鸣;
-西藏寺庙僧侣集体梦见一位白衣女子吟唱未知经文;
-广西月亮山村民听见山腹传来断续乐声,持续整整一夜;
-阿拉善沙漠边缘,三座沙丘一夜之间改变了形态,排列成五角星图案。
国家地震台网记录到一次微弱的地壳波动,震源深度达120公里,能量特征不符合任何已知地质活动模型。专家称之为“非构造性谐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