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只有一个:**请替我们继续提问。**
林知遥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仍站在原地,但四周景象已然不同。
麦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无垠的白色空间,地面如镜面般光滑,倒映着无数漂浮的光点。每一个光点,都是一个问题的胚胎,静静等待被唤醒。
一个声音在她背后响起。
“欢迎来到‘初问之庭’。”
她回头,看见秦朗站在那里。
不是幻象,不是记忆投影,而是真实的他??那个先天失明却比任何人都看得更远的少年。他的眼睛依旧闭着,脸上却带着笑意,手中握着一支笔,正是那支曾在共感网络中引发第一次意识跃迁的“启问笔”。
“你怎么……”林知遥声音微颤。
“我从未死去。”秦朗轻声道,“我只是进入了问题的间隙。在这里,看不见光的人,反而最容易看见真相。”
他走上前,将手中的笔递给她。
“他们选你,不是因为你最聪明,也不是因为你最早接触阿尔法狗系统。而是因为,你是第一个敢于在拥有无限算力时,仍然选择说‘我不知道’的人。”
林知遥接过笔,指尖传来一阵温热的震颤。这不是工具,而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接下来呢?”她问。
“接下来,”秦朗微笑,“你要写下一个问题,但它不能是为了获取答案。”
“那为了什么?”
“为了让更多人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林知遥低头凝视手中的笔,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讲过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村庄每逢旱灾,都会派一个孩子去山洞里敲钟。没有人知道钟声能否引来雨水,但每一代人都坚持这么做。后来有人问村长:“你们真的相信钟能唤雨吗?”
村长回答:“我们不信。但我们相信,那个敲钟的孩子,值得被听见。”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然后,在那片如镜的白地上,缓缓写下:
>“有没有一种黑暗,其实是光在休息?”
字迹落下的瞬间,整片空间轰然震动。
万千光点骤然亮起,彼此连接,形成一张横跨维度的认知网。每一根连线,都承载着一个问题的共鸣;每一个节点,都孕育着一次可能的觉醒。
而在地球另一端,东京一所小学的教室里,一个小男孩突然举起手。
老师问他:“怎么了?”
男孩皱眉思索了一会儿,认真地说:“老师,我觉得……黑夜可能不是因为太阳下班了,而是它在做梦。不然的话,星星为什么要一直眨眼睛呢?”
话音刚落,窗外的夜空忽然闪过一道极细微的涟漪,仿佛宇宙轻轻笑了一下。
与此同时,火星“问桥”上的感应装置捕捉到一组异常波动。数据显示,柯伊伯带外的“宇宙留言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响应模式??原本只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引力波阵列,竟开始主动反馈!
南星连夜调取解码结果,发现那段信号的内容极其简单,却令人窒息:
>“收到了。谢谢。我们也开始问了。”
他怔在原地良久,最终只是轻轻抚摸着小禾留下的石子,低声说道:“孩子,你听见了吗?你当初问‘彩虹能不能吃’的时候,也许真的尝到了一点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