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章
赵振国看着墙上挂着的进度表,别说一两个月,就是耽误半个月,整个项目都可能彻底趴窝,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将打水漂。
更重要的是,周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正等着看笑话,那些原本就不看好这个“标新立异”项目的人,正巴不得他们出点岔子。
而且,一旦走流程,势必还要经过李为民司长。这李为民,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
说起来也怪,季家倒台,看他们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李为民,居然怎么查都没问题,依旧好好地坐在司长的位置上。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压抑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
王大海凑到赵振国身边,压低声音提议道:“四哥,要不。。。。。。让王厂长再去找找‘那位’?咱这项目当初能立起来,不也是‘那位’特批点头,开了绿灯才成的吗?现在遇到难关了,兴许。。。。。。”
“不可!”赵振国打断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大海,还有大家,”赵振国语气沉重,但条理清晰,“我明白你着急,大家也着急。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突然对公章使用、文件审批卡得这么死?根子就在沈家那件事上!
我们现在因为自己项目受阻,就去走门路、求特批,这成了什么?岂不是成了我们带头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规矩?万一传出去,别人会怎么说?会让那些等着抓我们把柄的人有机可乘!”
他们是可以去求助于老爷子,可这个时机太敏感,沈家风波未彻底平息,老爷子的地位也没有那么稳,项目组也没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还是别给他老人家添乱了。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现实难题像山一样摆在面前。
“赵秘书,你说得都对!可。。。。。。可申请不来材料,咱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办?”
怎么办?这三个字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心上。
难道刚刚看到曙光的技术革新,就要因为漫长的审批制度而夭折吗?
赵振国紧锁眉头,在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手指无意识地捻着图纸的卷边。
他的目光扫过墙角堆放的一些废旧设备零件,扫过墙上挂着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标语,突然,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在他脑海中闪现。
他猛地停住脚步,眼神锐利地看向车间老师傅方向:
“张师傅!我记得,咱们厂前年报废的那台老式轧机,核心部件是不是用了跟我们现在需要的型号接近的合金钢?”
头发花白的张师傅愣了一下,扶了扶老花镜,思索着回答:
“是。。。。。。是有这么回事。那台老轧机主轴的材料,是‘箭牌’钢,性能指标跟现在需要的‘长城牌’特种钢比,强度稍差一点,耐疲劳性也弱一些,但。。。。。。大体上是一个路数的。”
“性能差一些。。。。。。”赵振国喃喃自语,眼神却越来越亮,“如果我们不追求理论上的最优参数,而是在现有设计上进行加固和冗余设计,用‘箭牌’钢代替‘长城’钢,有没有可能?”
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吸气声。
用低标号材料代替高标号?这简直是冒险!不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