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赵振国一直惦记着那份雪中送炭的恩情,特意托人弄来两罐上好的龙井茶,又让婶子精心准备了一些绿豆糕、芝麻卷糕,拎了两瓶酒,选了个周末的下午,登门拜访吴老教授。
吴老教授家里陈设简单,最多的就是满架满桌的书籍和图纸。
老人精神矍铄,看到赵振国来了,很是高兴,但看到他手里提的东西,立刻板起脸:
“小赵,你这是干什么?来就来了,带这些东西,像什么话!”
赵振国连忙解释:“吴老,您千万别误会!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点茶叶和自家做的吃食,是我们全家,还有我们项目组全体同志的一点心意!要不是您关键时刻帮了我们一把,我们那个项目真就悬了!”
吴老教授这才脸色稍霁,示意赵振国坐下,给他倒了杯水。
老人呵呵笑了起来,眼神里带着几分回忆和调侃:
“小赵啊,你真要谢,可不能光谢我。你得去谢谢老应,那个应老头儿!”
他指了指窗外,仿佛能看到老友的身影:
“你是不知道,当初要不是他,堵在我家门口,在我耳朵边上念叨,说有个叫赵振国的年轻人,多么肯钻研,多么有股子闯劲,说你们那个项目思路多么巧妙,对国家多么有意义。。。。。。把我这耳朵都快磨出茧子喽!我要是不答应去看看,他那个老不羞,怕是要在我家打地铺了!”
赵振国这才知道背后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吴老教授呷了口茶,继续笑道:“而且啊,这个老应头,在乡下呆了几年,回来之后,那心眼子变得跟蜂窝煤似的,全是眼儿!
他让我给小郭打电话通风报信,还特意嘱咐我,不能明说,就装作无意间提起,说发现了个有意思的东西,夸你们几句,吊吊那小子的胃口。
他说小郭那个人,越是这么‘无意’中透露点好东西,勾起他的好奇心来,他反而来得快,劲头也足!哈哈,果然被他算准了!”
老人说得绘声绘色,赵振国听得又是感动又是好笑。
他能想象出应教授为了帮他,是如何“算计”自己的老朋友,这其中蕴含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护,更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对技术进步的殷切期盼。
“吴老,应教授的恩情,我铭记在心。但您要是不去厂里帮我们验算,不给我们吃定心丸,不打那个电话,我们再好的东西,也可能被埋没了。所以,您这份情,我们无论如何都得谢!”赵振国再次郑重地说。
吴老教授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严肃而真诚,“小赵,真的不用这样。我们这些老家伙,帮这点忙,不算什么。说到底,还是你们自己争气!”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振国:“你们在那种条件下,没有等靠要,敢于打破常规,用智慧和双手去解决问题,并且真的做出了成绩,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才是最难得的!我们帮你们,不是因为私交,而是因为你们做的事,值得帮!”
老人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小赵,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后的路还长,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保持这股劲儿,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怕没人认可!”
从吴老教授家出来,赵振国找了个僻静的拐角,确认四周无人,从空间里取出了两瓶酒,脚步轻快地朝着应教授家所在的另一片家属区走去。
可离应教授家还有一段距离,他就察觉到了不对劲,隐隐传来喧哗声,远远就能看到门口影影绰绰围了一群人,气氛显得乱糟糟的。
赵振国加快脚步,几乎是小跑着靠近。
只见单元门口围着十几号人,有男有女,一个个情绪激动,七嘴八舌地吵嚷着。
而被他们围在中间,面色苍白却竭力保持着镇静的,正是应教授夫妻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