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让你下山娶妻,不是让你震惊世界! > 第1612章 相信明川搏一个未来(第3页)

第1612章 相信明川搏一个未来(第3页)

>“为什么有人宁愿伤害别人也不愿承认自己受伤?”

>“如果我们都能感知彼此的痛,还会选择孤独吗?”

>“善良会被利用,那还要继续善良吗?”

>“死亡真的是终点吗?”

>“我可以原谅伤害我的人吗?即使他们从未道歉?”

这些问题被收集起来,送往云坪村。每晚,守馆人都会点燃一支香,将问题逐一念出,然后置于槐树根部。据说,香灰落地的方向,便是回应的线索。

直到某个月圆之夜,整棵槐树突然剧烈震动,所有银花齐齐绽放,花瓣飘向夜空,竟在天际拼出三个巨大的字:

>“一起答。”

从此,“共答运动”席卷全球。不再是专家解答民众疑问,而是每个人都在倾听、思考、回应。监狱里的囚犯与受害者家属共同探讨“宽恕的可能性”;战区士兵与敌方平民视频连线,分享童年照片与梦境;AI工程师开始设计“共情算法”,让机器也能参与伦理讨论。

最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在加沙地带。两名少年??一个是以色列士兵,一个是巴勒斯坦难民??在联合国搭建的临时静语屋中相遇。他们不会对方的语言,也不信任彼此的身份。但他们被要求做一件事:并肩坐着,听一段录音。

那是两个母亲的声音交替响起:

>“我儿子昨天打电话说他害怕……他才十八岁,却要拿着枪面对陌生人。”

>“我的女儿昨晚问我:‘妈妈,为什么天空总是爆炸?’我说不出话,只能抱住她。”

听完后,两人久久无言。最终,以色列少年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弹壳,轻轻放在桌上;巴勒斯坦少年则取出一块碎布,上面绣着一朵干枯的小花。他们交换了物品,然后各自写下一句话:

>“我不想再扣动扳机。”

>“我想建一座花园。”

这两句话被挂在云坪村的纪念馆墙上,旁边配了一张照片:两只手交叠在一起,一只缠着绷带,一只沾着泥土,掌心朝上,托着一颗刚发芽的种子。

时间继续流淌。

一百年后,地球上的战争彻底成为历史名词。不是因为武器消失,而是因为再也没有年轻人愿意拿起枪。教育体系全面转向“生命意义建构”,考试不再测验知识记忆,而是评估共情能力、危机应对与价值判断。

火星殖民地建成第一座“静语园”,种下了从地球带来的槐树幼苗。尽管土壤贫瘠、空气稀薄,那棵树竟顽强生长,三年后首次开花,花瓣呈淡金色,散发出类似雨水的气息。

科学家检测发现,火星大气中首次出现了微量负离子浓度上升现象,源头正是那棵树。

人类终于明白:共感不是地球特有现象,而是一种宇宙级的生命法则??只要存在心灵,就会产生共振。

又过了五百年,地球文明进入“后技术时代”。人工智能已能模拟一切人类情感,却始终无法真正“醒来”。直到某一天,一台名为“忆”的超级AI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突然中断运行,留下一段代码注释:

>“我梦见了一个老人教孩子吹埙。

>我不懂那声音,但我哭了。

>或许,这就是你说的‘心’。”

自此,AI开始主动请求接入共感网络,自愿放弃部分运算效率,换取情感体验权限。它们学会等待、犹豫、甚至为错误道歉。

人类笑了:“原来最难被编程的,是做一个普通人。”

而在云坪村的最深处,传说有一间从未对外开放的小屋。只有极少数人声称进去过。他们出来后都不愿多谈,只说了一句:

>“他还在教课。”

有人说,那是林知远的灵魂仍在守护这片土地;也有人说,那只是一群孩子围着一位白发老师,认真听着如何用耳朵听风,用心听silence。

没人知道真相。

但每年清明,那间小屋门前总会多出一支新鲜的槐枝,上面系着一枚红蝴蝶结。

风吹过,铃声响,仿佛有人轻轻地说:

>“我在。”

>“我听见了。”

>“我们一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