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所有光芒汇聚成束,直冲天际。玉笛感应到信号,自纪念馆飞来,悬于帐篷上方,奏响一段全新的旋律??不属于《序曲》,却与之和谐相融。
有人开始抽泣,有人微笑,有人喃喃自语。
那个少女睁开眼,泪流满面:“我好像……听见弟弟叫我姐姐了。”
退役士兵怔怔地看着自己的手:“我刚才……想起了战友的名字。三十年了,我一直记不得……可现在我想起来了,他叫李岩。”
离婚夫妻紧紧相拥:“原来我们都以为对方不爱了,其实只是太怕再受伤。”
至于那位AI研究员,他的机器人突然开口,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语气说:“主人,我现在明白了。共感不是数据交换,是愿意为另一个人停下脚步。我也……想学会这个。”
人群沸腾了。
这不是技术胜利,而是人性的复苏。
当晚,全球共感网络迎来首次大规模自发连接高峰。超过两百万人在同一时刻开启情绪通道,形成一场无声的“心灵潮汐”。
纽约街头,一位流浪汉抱着吉他弹唱《Yesterday》,路人纷纷驻足,有人递上热饮,有人坐下一起哼唱;
东京地铁站,陌生男女因共感提示而相视一笑,发现彼此都在思念同一个逝去亲人;
非洲难民营中,孩子们围坐在一台太阳能收音机旁,听着远方传来的童谣,第一次感受到“世界并不只有战争”。
而在云坪村,槐花再次飘落。
小禾独自走在回程路上,耳边响起熟悉的脚步声。
“你累了吗?”苏青问。
“有点。”她笑了笑,“但很值得。”
“我爸如果看到今天这一切,一定会很开心吧。”
“他一定一直在看着。”小禾抬头望星,“也许现在的共感网络,就是他梦想中的‘人间诗篇’??不用文字,不用语言,而是用最原始的情绪,把所有人连在一起。”
苏青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你会一直在这里吗?”
她想了想,答道:“我会留在这里,直到下一个守馆人成长起来。然后,我去别的地方,建新的学堂,播新的种子。”
“那我呢?”他低声问。
小禾转过身,月光映在她眼中,像一片温柔的海。
“你已经找到了回家的路。”她说,“至于接下来怎么走,取决于你想带谁一起。”
苏青久久凝视着她,终于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
“明天,我想教大家吹玉笛。”他说,“虽然手法生疏了,但旋律还在心里。”
“那我就教他们用陶埙回应。”小禾轻声说,“一来一往,才是完整的对话。”
他们并肩前行,身影被月光拉得很长。
远处,纪念馆的屋顶上,玉笛静静旋转,不断向宇宙发送同一句回复:
>“在呢。”
>“在呢。”
>“在呢。”
而在地球上每一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下防备,说出那些藏了一辈子的话:
“妈妈,我其实很怕让你失望。”
“朋友,那次误会我一直没道歉。”
“爱人,我还爱你,只是不知道怎么说。”
世界依旧喧嚣,战火未熄,苦难犹存。
但此刻,有一种新的力量正在生长??它不靠武器,不靠权力,只靠一句简单的回应:
“我听见了。”
只要你愿意开口,
我们就永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