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旧日音乐家 > 第四十二章 夜行漫记其二 瓦格纳李斯特(第1页)

第四十二章 夜行漫记其二 瓦格纳李斯特(第1页)

所以这意味着。。。。。。

如果说虚界里的漫长体感,的确与真实的时间流速有巨大差异,且音乐的参照更可信。。。。。。

那就是说时间才过去“夜行漫记”的六七分钟。

但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那注视并非来自视觉意义上的对视,也不是某种生物的凝视??它更像是一道逻辑裂缝中渗出的“注意”,是虚无本身忽然有了“焦点”的错觉。范宁心头一紧,脊椎如被冰针刺穿,整个人在下坠中猛地一个战栗。

可他不敢睁眼太久。

只那一瞬的窥探,便已让他看见了不该存在的“东西”。

深渊的昏暗并非纯粹的黑,而是由无数层叠交错的“否定”构成:否定光、否定形体、否定时间、甚至否定“否定”本身。可在那一瞥之间,范宁却分明看见,在墨玉光晕之外的某处虚空中,浮现出了一双眼睛。

不,准确说,是“眼”的概念残片。

它没有瞳孔,没有虹膜,甚至连轮廓都是模糊不清的,仿佛只是某个早已崩解的意识,在无意识中残留的一丝“回望”。但就是这残破到极致的存在,却让范宁的神性直觉发出了尖锐的警报??那不是敌人,也不是守望者,而是一种……**曾经也是旅人**的东西。

它曾和他一样,带着乐器,提着灯,跃入这片断崖。

只是它没能爬出来。

它的认知早已被稀释成背景的一部分,可那一双“眼”,却像是用尽最后一丝意志,刻在了虚空的褶皱里,专为后来者准备。

范宁咬牙,强行压下心头翻涌的寒意与共情。他知道,一旦对这“注视”产生共鸣,自己的意识就会开始向它靠拢??如同磁石吸引铁屑,虚界最恐怖的吞噬方式,从来不是暴力抹除,而是温柔同化。

“我不是你……我不是你……”他低声呢喃,声音几乎被下坠的风声吞没,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灵魂深处凿出来的,“我还活着,我还有要回去的人,我还有未完成的曲子……”

吉他在他背后轻轻震颤,仿佛回应他的执念。

就在这时,那格言动机再次浮现,不再是低音部的固定节奏,而是以铜管乐的形式轰然奏响,如同号角撕裂迷雾。这是“不休之秘”在神性层面的主动干预??一篇正在自我演进的交响乐,正以范宁的生命经验为素材,编织出抵御虚无的旋律铠甲。

音符不再是单纯的声响,而成了**存在的确证**。

每一声拨弦,都在虚空中划下一道短暂却清晰的“划痕”;每一次换把,都像是在混沌中钉入一根锚桩。釉色在他皮肤表面流动得愈发明显,像一层半透明的琉璃,将他与外界的侵蚀隔离开来。

而那双“眼”,终于缓缓闭合,消散于黑暗。

范宁松了一口气,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知道,刚才那一眼,或许救了他??那是一个前车之鉴,一个无声的警告:若不能保持清醒,他也会成为下一个“注视者”,永远悬浮在这片深渊,等待下一个跃下的愚者。

下坠仍在继续。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千年,范宁忽然察觉到周围的“水流”变了。

那些随他一同坠落的骨灰、碎屑、意义残渣,原本是杂乱无章地翻滚着,如今却开始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螺旋轨迹,仿佛被什么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朝着深渊底部某个点汇聚。

而且,那股粘稠的昏暗,也开始透出极微弱的“质地”。

不是光,不是颜色,而是一种近乎触觉的感知??就像指尖划过古老羊皮纸的粗糙感,又像耳畔响起一段极其遥远的吟唱,歌词无法分辨,但语调竟有几分熟悉。

范宁心头一震。

那是……**夜行漫记的第一章**?

不对,不是原曲,而是某种扭曲的回声,像是从记忆的反面传来的倒放版本。旋律依旧优美,却充满了哀悼与终结的气息,仿佛在为所有行走于虚界之人送葬。

“有人……在下面演奏?”范宁脑中闪过这个念头,随即自己否定了,“不,不可能。这里不会有活人……除非……”

除非那人也像他一样,靠着某种神性或禁忌知识撑到了现在。

可问题是,谁会比他更早来到这里?

艾尔维斯?那位失踪百年的初代守夜人?

还是……那个传说中,在虚界深处写下《终焉协奏曲》后便彻底消失的“最后音乐家”?

范宁不知道答案,但他清楚,自己不能再被动下坠了。必须掌控方向,必须找到落脚点,否则等真正抵达深渊尽头,恐怕连“不休之秘”也无法再维持他的形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