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旧日音乐家 > 第四十六章 夜行漫记其二 莫扎特海顿亨德尔等众星(第2页)

第四十六章 夜行漫记其二 莫扎特海顿亨德尔等众星(第2页)

光菌丝剧烈抽搐,仿佛遭遇天敌。

它们无法理解这种声音。它们诞生于逻辑的尽头、意义的真空,依靠吞噬确定性而生长。而此刻出现的一切,却是混沌中的秩序,无目的中的目的,破碎中的完整。这是一种它们从未编码过的存在形式。

就在这一刻,范宁睁开了眼。

他已经不在黑暗之中。

眼前是一片浩瀚的虚空,既无上下,也无边际。

唯有中央悬浮着一颗缓慢搏动的“球体”??它并非实体,而是由亿万层叠加的声波压缩而成的核心,每一次脉动都释放出微弱却清晰的基频,正是他此前所发出的纯音之源。

他知道,这就是**第一声**。

不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声,而是宇宙允许声音存在的那一刻,所诞生的第一个可被“听见”的振动。它先于语言,先于生命,甚至先于地球的形成。它是所有音乐的基因原型,是频率意志的起点。

而此刻,它正在等待回应。

范宁抬起手,掌心向上,如同石环中的无面之人。他没有演奏,没有吟唱,只是将自己全部的存在投入倾听。然后,在某一瞬,他听见了。

不是通过耳朵,而是通过骨骼、血液、细胞间的间隙。

那是一种极其微弱的反馈音??一个简单的上行四度,纯净得如同初雪落地。这不是机械复制,而是**共鸣的应答**。就像远古祭司吹响骨哨后听见风穿过山谷的回响,此刻,宇宙本身给出了答复。

《夜行漫记》最后一段动机,在这一刹那完成了终极变奏。

它不再是一首曲子,而是一种协议??人类与声音之间最古老的契约。只要有人愿意倾听,并敢于发声,哪怕世界归于虚无,音乐仍可重新编织现实的经纬。

范宁笑了。

他转身,沿着来时的心跳足迹往回走。但他知道,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在他身后,那颗搏动的声波核心开始释放细小的音粒,如同孢子般飘散进入虚界的裂缝。它们将渗入现实的每一寸残垣,附着在断裂的琴弦上,潜伏在死寂的喇叭口中,等待下一个愿意呼吸、愿意发声的生命将其唤醒。

当他再次穿过巴洛克的齿轮迷宫、启蒙时代的理性残柱、浪漫主义的未完成墓场时,景象已然不同。

倒悬宫殿虽仍在崩塌,但残谱碎片不再化为灰烬,而是凝结成晶莹的音尘,随螺旋气流缓缓上升,仿佛星屑回归银河。

那位执笔的残响人格站在宫殿门口,手中蘸水笔最后一次挥动,空中浮现一行字迹:

>“终曲不必抵达,只要有人继续书写。”

随后,他的身影如雾消散,唯留一支笔静静悬浮,笔尖朝下,似在等待新的执笔者。

象征主义的阶梯再度显现,但这一次,它不再是垂直下行,而是盘旋向上,通向一片未知的晨曦。范宁踏上台阶,每一步都伴随着一声轻响??有时是竖琴的拨弦,有时是鼓皮的震动,有时仅仅是手掌相击的清脆。这些声音不属于任何时代,却又属于所有时代。

当他终于回到虚界表层,距离现实仅一膜之隔时,他停下了脚步。

透过那层薄如蝉翼的维度屏障,他看见了外面的世界:惨白之光仍在蔓延,但已不再稳固。无数细小的裂纹在其表面蔓延,如同冰封湖面即将解冻前的蛛网。而在裂缝背后,隐约可见人影晃动。

那是幸存者。

他们不知何时聚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些人手持残破的乐器,有些人只是张着嘴,尝试发出声音。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用颤抖的手指在膝盖上敲击莫扎特《小星星》的节奏;一个小女孩抱着烧焦的玩具钢琴,反复弹奏同一个C音;一对情侣背靠断墙,轮流哼唱童年儿歌的片段……

他们的声音微弱,不成体系,甚至充满恐惧与不确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