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但他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在雨夜里这样哼唱,说是某个远方的哥哥留给妹妹的礼物。
而在遥远的新德里一间教室里,一个小女孩举起手,认真地说:“老师,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叔叔对我说,‘别怕黑暗,因为总会有人点亮灯’。他还说,他的名字叫林昭。”
全班哄笑。老师温和地摇头:“那是虚构人物,课本上没有的。”
女孩却不服气:“可他给了我一颗铃兰花种子,就在枕头下面!”
老师愣住。片刻后,她小心翼翼掀开女孩的枕头??在那里,真的躺着一颗洁白的花籽,表面刻着极小的字母:**L。Z。**
她颤抖着手将种子放入清水杯中。当晚,一朵小小的铃兰破水绽放,花瓣边缘泛着微弱的蓝光,像是藏着整片星空。
日子一天天过去。
世界并没有立刻变得完美。仍有国家试图封锁信息,仍有城市投放微量X-9,仍有父母教导孩子“有些事不要多问”。
但变化已然发生。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追问课本之外的历史;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组建“记忆巡讲团”,走遍乡村城镇,收集老人口述往事;
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以“被删除的记忆”为主题,音乐会、画展、戏剧接连上演,观众常常泪流满面。
而在世界各地的角落,铃兰花悄然盛开。它们出现在废墟裂缝、监狱围墙、战后纪念碑旁,甚至生长在曾是洗脑中心的大楼屋顶。没有人播种,也没有人照料,可它们就是开了,一株接一株,洁白如初。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植物学家称其为“超常生态响应”,心理学家则认为这是集体潜意识的外化表现。
只有少数人知道真相??那是林昭留下的最后一道印记,是他用三千多个日夜埋下的希望种子,如今终于破土而出。
某天夜里,千穗独自登上富士山顶。她摘下耳后的生物凝胶贴片,露出早已愈合的接口。夜风吹乱她的长发,她仰望着满天星辰,轻声问道:
“你现在在哪里?”
风穿过树林,带来远处村庄的犬吠声、溪流的潺潺声、还有一个孩子睡前哼唱的不成调旋律。
然后,她听见了。
不是声音,也不是幻觉。而是一种存在于空气中的振动,像是心跳,又像是呼吸。
它轻轻拂过她的耳膜,形成一句话:
>“我在每一个不愿遗忘的人心里。”
千穗笑了。她将一枚小小的录音芯片埋入雪中,里面录下了这一天的所有风声、鸟鸣、以及她说过的每一句话。
“那你听着,”她说,“我会一直记得你。”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冰原上,那台古老的共振接收仪终于停止了运转。纸带缓缓垂落,最后一行字迹清晰可见:
>**校验完成。**
>**所有虚假记忆模块均已标记。**
>**真实记忆覆盖率:99。9%**
>**剩余任务:维持系统开放状态,等待下一次需要时重启。**
>
>**备注:请善待记忆。它们比你想象的更脆弱,也更坚强。**
风,再次吹过雪原。
铃兰,在冰缝中绽放。
而人类的故事,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