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春色满棠 > 第475章 父王最威风小弟也威风(第2页)

第475章 父王最威风小弟也威风(第2页)

展厅里响起低低的啜泣声。而在地球另一端,云南山村小学的教室里,那位曾下令焚粮的老人再次来到课堂。这一次,他带来了一本破旧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当年执行政策的所有命令细节。

“我不想为自己开脱。”他说,“但我希望你们知道,一个人如何一步步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起初是恐惧,然后是麻木,最后是自我欺骗。我以为我在保卫国家,其实我在摧毁人心。”

孩子们安静地听着。那个曾握住他手的女孩站起来,说:“老爷爷,您愿意做我们的校外辅导员吗?我们可以一起写一本《错误手册》,教以后的人怎么避免犯同样的错。”

老人愣住了,随即老泪纵横,用力点头。

城市里,《家?春秋》栏目第二期播出,嘉宾是一位曾在文革中举报老师的女学生,如今已是退休教师。她面对镜头,声音颤抖:“我举报她,是因为她说‘鲁迅的文章不该删节’。我当时觉得她大逆不道。可后来我才明白,真正大逆不道的,是我亲手把启蒙之火掐灭了。”

弹幕再次刷屏:“道歉不是软弱,是重生。”“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节目。”“请让我们也上台说话。”

教育部顺势推出“家庭记忆周”试点方案,首批五十所学校参与。学生们回家访谈长辈,提交口述史报告。一份份作业如雪片般飞来:有人记录祖母在饥荒年代卖掉婴儿换粮的痛悔;有人整理祖父作为知青在边疆垦荒的日志;还有一个孩子交上来一段音频,是他八十四岁的太爷爷第一次开口讲述自己作为国民党士兵被俘后的遭遇。

“他们让我们改名字、背口号,可没人能让我忘记家乡的山。”老人的声音苍老却坚定,“我一直没说,是因为怕连累子孙。现在我想通了??不说,才是最大的连累。”

陈砚逐一审阅这些材料,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收入《春录》增补卷。他在编后记中写道:

>“历史不是胜利者的宣言,而是幸存者的低语。当我们允许低语发声,社会才真正有了耳朵。”

然而,阻力从未消失。

某夜,一群匿名人士向教育部施压,要求下架《春色满棠》读本,称其“煽动对立”“夸大苦难”“破坏稳定”。社交媒体上掀起激烈争论,支持者与反对者唇枪舌剑。

关键时刻,一位九旬老人出现在网络直播中。他是新中国第一批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也是当年被迫修改课文的亲历者。“我亲手删掉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最后一段,只因领导说‘不宜激发情绪’。五十年过去了,我每天都在忏悔。现在这本书终于把真相还给了孩子,你们却说这是‘煽动’?请问,让孩子知道真实的历史,比让他们背诵虚假的和平更危险吗?”

舆论瞬间反转。三天后,教育部长亲自回应:“记忆教育不是仇恨教育,而是良知教育。我们不怕孩子知道黑暗,只怕他们失去照亮黑暗的勇气。”

《春色满棠》正式纳入全国课程体系的消息传出当日,归名书院遗址迎来了一场特殊的仪式。三百名曾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家属齐聚于此,每人手持一支白烛,围绕环形花坛缓缓行走。

当最后一圈走完,所有人齐声念出《承音册》扉页上的那句话:

>“此册不闭,因言未止。”

声音如潮水般涌向天空,惊起林间群鸟。就在此时,那朵长在《承音册》上的海棠忽然绽放出耀眼光芒,花瓣一片片飘起,在空中凝成短暂的文字:

>“你们说得够久了,现在,轮到我们听了。”

全场寂静,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哭泣。

仪式结束后,陈砚独自走入音乐教室。他坐在那架老旧钢琴前,轻轻按下几个琴键。音色喑哑,却依旧清亮。他忽然意识到,林知微留下的摩尔斯电码或许还有另一层含义??“名单在琴键下”不仅是物理位置的提示,更是隐喻:真正的名单,不在纸上,而在每一次弹奏、每一次吟唱、每一次讲述之中。

他拿出手机,拨通苏晓的号码:“我想办一所学校。”

“什么样的?”

“不考试、不排名、不强制背诵。只教一件事:如何真诚地说话。”

苏晓沉默片刻,笑了:“早就该有了。”

几个月后,“诚言学堂”在归名书院旧址旁破土动工。设计图纸上,主楼呈环形,中央是一座露天剧场,地面镶嵌着三百块石板,每一块都刻着一个名字??来自“光名录”的首批追念者。

工地开工那天,一位拄拐的老人前来参观。他是当年守缄会的一名基层干事,虽未直接参与迫害,却多年保持沉默。他颤巍巍地摸着石板上的名字,喃喃道:“我也该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因为我没站出来。”

林小禾正好路过,听见了这句话。她走上前,仰头看着老人:“那您现在可以说啊。说一句也好。”

老人望着她清澈的眼睛,终于开口:“我对不起李老师……她教我读书识字,我却在大会上举手投票把她开除……我说我忘了她的好,其实我没忘……我一直记得……”

话音未落,泪水已淌满脸颊。

林小禾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像小时候妈妈安慰她那样。“您说出来,她就听见了。”

春风拂过工地,吹动新栽的海棠树苗。根脉深处,仿佛有无数声音轻轻应和:

>“你说他们不存在,可我们记得。”

>“你说他们该忘,可我们不能。”

>“你说这是过去,可我们正在回来。”

夜晚,陈砚再次翻开笔记本,添上新的一行:

>“语言一旦复苏,土地就会开花。这场春天,终究不属于某个季节,而属于所有敢于开口的灵魂。”

窗外,星辰悄然排列,那朵海棠形状的星图依旧悬挂在天际,静静守护着这片终于学会倾听的土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