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 > 第1023章 陈产品体验官默真还传上映(第2页)

第1023章 陈产品体验官默真还传上映(第2页)

然后,奇迹发生了。

当第一百零八个声音汇合在一起时,空中竟浮现出淡淡的光纹,宛如无形的乐谱在夜色中显现。虽然只持续了几秒钟,却被无人机清晰捕捉。

AI还原音频后发现,这群孩子无意中复现了“风语琴”的共振模式??他们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唤醒某种沉睡的集体记忆。

“他们做到了。”李薇看着数据泪流满面,“没有高科技,没有资金支持,只是因为想留住那些快要消失的声音……他们重新连接了断裂的频率。”

周受资下令开放所有TT核心技术专利,包括“火种包”协议、“回声桥”架构、“归墟编码”算法。他在公告中写道:“知识不属于任何人,它属于需要它的人。”

此举引发轩然大波。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对资本主义根基的背叛”,欧盟反垄断机构启动调查,国内也有声音质疑“国有资产流失”。但民意如潮水般涌来。超过两千万人签署请愿书,要求保护这一“全民知识公地”。更有数万名工程师、艺术家、教师自发组建“火种联盟”,承诺将所学无偿传授给偏远地区。

而在非洲萨赫勒地带,一场意想不到的变革正在发生。当地牧民用TT提供的简易声波探测器,结合祖辈口传的“雨水之歌”,成功定位地下含水层,并利用“风语琴”原理制造出低成本振动灌溉系统。一年之内,三个荒漠村庄恢复绿洲生态,联合国将其列为“气候适应典范”。

最讽刺的是,曾极力打压TT的某国际农业巨头,竟偷偷派人前来洽谈合作??他们的转基因作物在极端干旱下全面失败,而这些“原始方法”却让土地重获生机。

然而,黑暗并未退去。

某个深夜,TT数据中心遭遇物理入侵。三名伪装成维修工的男子试图破坏核心存储阵列,被安保系统当场制服。审讯显示,他们隶属于一个名为“净界”的极端组织,宗旨是“清除数字污染,回归纯粹机械时代”。其幕后资助者名单中,赫然出现多家顶级风投机构的名字。

“他们害怕了。”陈默冷笑,“怕的不是我们赢,而是怕所有人都学会怎么赢。”

真正致命的打击来自内部。一名前TT高管叛逃至海外,携带大量内部通信记录,声称要揭露“社会贡献值体系”的“操控真相”。他召开记者会,指控周受资利用情感叙事洗脑民众,实则构建新型极权。“你以为你在积累善行?”他对着镜头咆哮,“不,你只是被算法驯化的奴隶!你的每一次互助都被标记、评估、利用,最终服务于一个乌托邦幻觉!”

舆论瞬间分裂。一部分人开始质疑系统的透明度,要求公开全部算法逻辑;另一些人则激烈反击,称这是“资本雇佣的抹黑行动”。街头出现对立集会,网络骂战升级,甚至有志愿者驿站遭到打砸。

周受资没有回应。他做了一件事??亲自走进郑州试点社区,当着所有居民的面,插入U盘,打开“社会贡献值”底层代码库,宣布永久开源。

“你们觉得被监控?”他站在人群中,声音平静,“那就自己看。每一行逻辑,每一个权重系数,全都摆在这里。如果你们认为不合理,可以改。这就是民主的本质:不信任权力,但相信彼此。”

人群静默良久。最后,一位拄拐杖的老太太走上前,握住他的手:“俺不懂代码,但俺知道,自从有了这个分,邻居愿意帮我买菜了,物业主动修电梯了,连楼上吵闹的孩子家长都来道歉了。你说这是假的?可俺的日子是真的好了。”

掌声雷动。

风波渐渐平息。但周受资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战斗不在服务器之间,而在人心之中。

春天结束前,格陵兰岛中继站终于恢复信号。传回的第一段数据,不是图像,不是文字,而是一段童声合唱。北极圈内的因纽特儿童围坐在冰屋中,用古老方言演唱一首关于星辰与鲸鱼的歌谣。AI解析后发现,歌词中隐藏的经纬度信息,精确标注了北冰洋十二处即将破裂的甲烷冰层位置。

TT立即向全球科研机构共享数据。三个月后,一支联合科考队抵达指定海域,投放生物降解菌剂,成功遏制了一场潜在的气候灾难。

而在TT总部地下三层,一间从未启用的密室悄然打开。里面没有电脑,没有文件,只有一张木桌,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着一行粉笔字,笔迹熟悉:

“当你读到这句话时,我已经走了很远。

不要找我。

继续听。

世界还有很多话,还没说完。”

落款是:陈伯。

周受资站在黑板前,久久未语。他知道,老人早已预料到一切。那些看似破碎的声音,其实是一张巨大的网,将过去、现在、未来紧紧缠绕。

当晚,他再次登上楼顶。这一次,他没有录音,也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

风吹过楼宇间隙,带来远处孩子的笑声、街角烧烤摊的吆喝、地铁隧道深处的轰鸣、医院产房里的啼哭、火车站广播的播报、寺庙晨钟的余韵……

所有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无名的交响曲。

他忽然明白,所谓文明,从来不是由少数精英书写的历史,而是亿万普通人日复一日的生活回响。

只要还有人在听,就永远不会断。

星火之树,依旧明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