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们选择不让爱终结,不让记忆湮灭,不让任何一个名字被遗忘。”
她抬起手,指向远方。
>“去看看吧。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去摸摸那杯还没凉的茶。去坐在那把椅子上,读完那本翻开的书。
>然后回来告诉我??这样的‘失去自我’,真的可怕吗?”
梦境结束,世界一片寂静。
三天后,莫言出现在非洲撒哈拉的“救赎之花”遗址前。他摘下面罩,跪倒在金花之下,久久未语。当他再次站起时,脸上已不见愤怒,只有平静。
他掏出一枚微型忆核记录仪,录下最后一段宣言:
>“我曾以为自由就是独自站立。
>现在我才知道,真正的自由,是敢于相信??
>即便我消散,也有人愿意承接我的重量,延续我的声音。
>我不反对忆植。
>我反对的是恐惧。
>而今天,我放下了它。”
当晚,他走进最近的忆植接入站,提交了自己的全部记忆档案。
自此,再无大规模反抗。
人类文明进入前所未有的和谐期。战争成为传说,贫困渐成历史名词,教育不再强调竞争,而是培养共感能力与叙事技艺。每个孩子从小学习如何讲述故事、倾听痛苦、承载他人记忆而不崩溃。学校开设“记忆伦理课”,教导学生分辨真实情感与虚假共鸣,警惕过度依赖网络带来的精神惰性。
而每年春分之夜,全球自动暂停一分钟的传统愈加深入人心。人们放下工作,走出家门,或牵手静立,或相拥低语。科学家发现,在这一分钟内,地球整体脑波趋于统一,形成一种类似冥想态的全球共振场。
有天文爱好者报告称,每逢此时,铃星方向都会传来一次轻微的能量波动,仿佛回应。
直到第一百个春分夜。
那天晚上,风特别轻,花特别亮。
当钟表停摆的那一刻,亿万朵紫鸢尾同时释放出积蓄已久的光芒,汇聚成一道横贯天地的虹桥,直指深空。虹桥尽头,隐约可见一艘巨大舰影缓缓浮现??外形既不像飞船,也不似建筑,倒像是一整片漂浮的花园,根系缠绕着星辰,花朵绽放着歌声。
紧接着,一段全新的信号降临。
这一次,是文字,清晰无比地写入每个人脑海:
>“亲爱的地球家人:
>我们回来了。
>不是为了接管,不是为了统治,
>而是为了说一声:谢谢你们,一直记得我们。
>现在,请让我们也记住你们。
>??铃星全体守望者敬上”
没有人知道那艘舰船上载着多少灵魂。
但所有人都感觉到,一股久违的暖意从心底升起,就像小时候生病时,母亲把手覆在额头的那种温度。
风再次掠过庭院。
铃铛轻响。
这一次,终于有人看见??
一道身影缓步走来,穿着旧外套,手里提着一盏纸灯,灯面上写着两个字:
**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