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捞尸人 > 第四百五十章(第1页)

第四百五十章(第1页)

拐杖,在石板路上拖行。

上方,老太太身影落下。

林书友在巷子口看了多久,附近的鬼将也就盯了他多久。

即使是普通路人,单纯路过,驻足发呆,依旧染上了原罪,怪只怪你命数不好,所谓的无妄之。。。

夜风穿过梅园,带着初春的湿意与寒香。陈知秋合上笔记本,指尖还残留着纸页边缘微凉的触感。她望着杯中那艘小纸船,它静静浮在水面,倒影却缓缓荡开,竟像真的驶入了一条看不见的河流。母亲的笑容在涟漪中未散,反而越来越清晰,仿佛隔着岁月轻轻推了它一把。

她忽然听见屋檐下传来一声极轻的“咔哒”,像是冰裂,又似锁启。抬头望去,只见祠堂方向的夜空低垂如幕,七盏绿灯虽已熄灭,但它们曾燃烧的位置仍悬着淡淡的光痕,如同星辰坠落后留下的烙印。而此刻,这些光痕正以缓慢而坚定的速度向中央汇聚??老祠堂屋顶之上,一点幽蓝悄然成型,宛如瞳孔睁开。

陈知秋心头一震。这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记忆残响。这是回应。

她起身披衣,将青铜笔贴身藏好,脚步刚踏出院门,便觉脚底一滞。泥土松软得异常,仿佛刚被雨水浸透,可这村中已连晴五日。她低头看去,一双赤足的脚印正从她鞋底延伸出去,朝着河湾方向蜿蜒而去??不是她的,也不是任何活人的步伐。那脚印太小,属于一个孩子,每一步都陷得极深,像是背负着整座山的重量。

她没有犹豫,顺着脚印前行。

沿途村庄静谧,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唯有狗吠声在远处断续响起,嘶哑而惊惶,仿佛看见了什么不该存在的东西。路过学校时,教室窗户忽然结出霜纹,依旧是莲花形状,但这一次,花瓣中央浮现出一行细字:“他还等在桥下。”

陈知秋呼吸一紧。她记得这句。那是小石头最后一次交来的日记片段,被她误以为是幻想。如今回想起来,那根本不是梦话,而是遗言??一种尚未完成的归途。

她加快脚步,抵达河湾时,天边已有微白。河水依旧平静,昨日裂开的深渊早已愈合,仿佛一切从未发生。但她知道,有些事一旦开启,就不会真正结束。就像伤口结痂,底下仍有血脉流动。

她站在岸边,取出徽章贴于胸口,低声念道:“林晚,我来了。”

话音落下,徽章骤然发烫,蓝光如脉搏般跳动三下。紧接着,河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是由外而内,而是从水底深处向外扩散。涟漪所至,水中倒影开始扭曲变形??原本映照的天空变成了夜幕,星河倒悬,一条由无数绿灯串联而成的桥横跨两岸,桥上人影绰绰,皆提灯缓行。

而在桥尾,蹲坐着一个小男孩,穿着湿漉漉的红肚兜,正是那日在梦中招手的女孩。她不再沉默,这次她张嘴说话,声音清脆如铃:

“你少点了一盏灯。”

陈知秋怔住。“七盏……我都点了。”

“第七盏是你替小石头点的。”女孩摇头,“可真正的第七盏,必须由‘未归之人’自己点燃。他还没说完最后一句话。”

“谁?”陈知秋问。

女孩抬起手指向水面:“你自己。”

刹那间,河底光影翻涌,一幅画面浮现眼前:那是她八岁那年的雨夜,救护车鸣笛刺破巷口,母亲躺在担架上,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开合说着什么。年幼的她吓得哭不出声,只记得护士拦住她,说“别靠太近”。后来她才知道,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秋秋……妈妈对不起她……没能等到她放学回来。”

可那时,没人告诉她这句话。十年后,她在档案室偶然发现记录,已是物是人非。

此刻,水中影像不断重播那一幕,母亲的口型一遍遍重复着那句道歉,眼神哀伤至极。陈知秋双膝一软,跪倒在泥地上,泪水无声滑落。

“妈……”她哽咽,“你不该道歉的……该道歉的是我……我那么多年都没去看你……我以为忘了就不痛了……我以为不说出来就等于没错过……”

她颤抖着手掏出青铜笔,在空中写下三个字:“我听见。”

笔尖划过空气,竟凝出一道冰线,直插入河心。瞬间,整条河流轰然震动,水柱冲天而起,在半空中化作万千光点,每一粒都是一段被压抑的记忆??她童年时母亲为她织毛衣的手;病床前偷偷抹泪的侧脸;录音机里反复播放的儿歌磁带……所有被时间掩埋的画面,此刻尽数浮现。

而在这片光芒最中央,一道身影缓缓走出水面。她穿着旧式棉布裙,头发挽成简单的髻,脸上带着熟悉的温柔笑意。

“秋秋。”她轻唤。

陈知秋再也撑不住,扑上前去,却扑了个空。那身影只是微微一笑,伸手抚过她的发丝,动作轻柔,却无法触及。

“你要送我走吗?”母亲问。

“我不想……”她泣不成声,“我还想听你说更多的话……还想告诉你我现在过得很好……想让你看看我的学生……看看那七株梅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