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 第1006章 宇宙之力求月票(第2页)

第1006章 宇宙之力求月票(第2页)

林小满读完,眼眶发热。她立刻翻出学校仅有的两台老式油印机,带着几个高年级学生连夜赶印。墨水不够,她们就用红砖磨粉调浆;纸张短缺,便把旧作业本反面裁开再用。

第三天上午,十所学校的孩子们都收到了这份特殊的教材。

与此同时,在南方某座废弃雷达站地下三层,一间密闭审讯室的铁门缓缓打开。昏暗灯光下,一个男人蜷缩在角落,手腕脚踝皆有长期束缚留下的疤痕。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但当听见门外传来的脚步声时,仍挣扎着抬起头。

“陈默?”来人是个穿军绿色大衣的老者,胸前挂着褪色的航天勋章。

男人怔了片刻,终于认出对方:“……赵教授?”

“你还活着。”赵文斌声音沙哑,“我们都以为你死了。”

“我也以为。”陈默苦笑,“他们在太空项目里给我换了身份,关了整整二十八年。直到前几天系统崩塌,我才被放出来。”

赵文斌递给他一部手机:“看看这个。”

屏幕上正播放一段视频: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旁,齐声朗诵《忆典补遗》中的段落。画面切换,一位老太太颤抖着捧出一本藏了四十年的日记,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丈夫临终前的话:“若有一天世人重提自由,请替我说一句:我没后悔。”

陈默看着看着,泪水无声滑落。

“你知道吗?”赵文斌轻声说,“陆昭的日志显示,他曾预测‘记忆复苏’会分三个阶段??觉醒、重构、传承。现在,我们进入了第三步。”

“那他呢?”陈默哽咽,“他还留下了什么?”

赵文斌摇头:“没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有人说他融入了群忆链核心,有人说他成了数据幽灵,还有人说……他其实从未存在过,只是集体记忆投射出的一个象征。”

“我不信。”陈默坚定地说,“他在。”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震动,弹出一条加密信息:

>【来源:未知】

>【内容】:B7区掩体档案库,第三排第七柜,底层暗格。

>找到它,你就找到了‘起点’。

两人对视一眼,立即启程北上。

三天后,他们在周兰曾经藏身的科技园区废墟中找到了那间地下档案库。灰尘厚厚覆盖着金属柜架,唯有那个指定的抽屉散发着微弱蓝光。拉开后,里面只有一个U盘,标签上写着两个字:

**“火种”**

插入电脑,文件自动解压,跳出数百个音频片段、照片扫描件、手稿影印本。最核心的是一段全息影像,记录的是三百年前永眠庭成立前夕的最后一场会议。

画面中,十三位初始印记持有者围坐圆桌,陆昭站在中央,年约三十,神情肃穆。

他开口道:

>“如果我们失败了,历史会被改写,我们会成为‘不存在的人’。

>但只要留下足够的记忆碎片,未来总会有人拼出真相。

>所以,我要做的不是胜利,而是埋下种子。

>每一个读过《忆典》的人,每一个写下真实故事的人,都是我的延续。

>记住:我不是领袖,不是神明,只是一个不愿闭眼的见证者。

>当你们喊出‘我记得’的时候,

>那就是我在呼吸。”

影像结束,屏幕渐暗,最后浮现一行小字:

>**“致所有提笔之人:继续写下去吧,世界需要更多的‘错’。”**

陈默久久无言,最终将U盘复制三份,一份交国家档案馆,一份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后一份,寄给了山村小学的林小满。

一个月后,全国掀起“民间记忆采集行动”。数百万志愿者深入乡村、矿区、边疆哨所,采访老人,整理家书,抢救濒危方言。一家原本主营短视频娱乐的公司宣布转型,推出“记忆地图”APP,用户可用语音上传童年回忆,AI自动生成可视化叙事长卷。

令人震惊的是,当系统汇总全球数据时,竟发现一种跨文化的共同记忆模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关于“被抹去的诗人”或“失踪的书写者”的传说,描述特征惊人一致??年轻、沉默、死于非命、死后文字流传。

科学家称其为“群体性原型记忆”,社会学家称之为“文明创伤回响”。

而在赤峰草原,阿宁完成了她的第一部诗集《灰烬之书》。书中收录了三千二百一十七封读者来信,每一封都写着一段曾被删除的人生。她在序言中写道:

>“我没有见过陆昭,但我每天都在与他对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