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 180186(第5页)

180186(第5页)

他不信北方那么多世家大族联合起来打不过一个荀氏,就算荀晔已经受禅称帝,但是只要他们能齐心协力,未必不能让荀晔成为下一个王莽。

现在能受禅称帝不算什么,他们刘姓支棱起来一样能推翻新朝三造大汉。

光武帝是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他刘景升是景帝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光武帝能做的事情他刘景升也能做。

一众亲信:……

自信是好事,但也不能这么自信。

荆州的州牧官署在襄阳城,襄阳地理位置优越,依托汉水顺流可去扬州逆流可去益州,乃是一统南方的绝佳位置。

他们家主公到荆州后先兵后礼,先将治下宗族豪强聚在一起出其不意的发难,将那些宗族豪强的部曲兵丁尽数收为己用,然后再拉拢剩下的宗族来站稳脚跟。

如果能一直这么下去倒也可以,奈何他们家主公的杀伐果断只出现在刚到荆州的时候,之后就是漂亮话说的好听但就是不行动。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会因为主公的豪情壮志而激动,现在就算了,谁知道过几天会不会变成“时机尚未成熟,还得再等等”。

嘴上说着谋而后动,实际上却是一心自保,看着外面的战火连天会心动,让他去掺和他又不敢。

他们能怎么办?还能硬逼着主公做事不成?

为人主者,切忌多疑不决,他们家主公这、唉、不说也罢。

荆州本地能人不少,刘表这个州牧干的也不算差劲,荆州从最初的动乱震荡到现在的安稳太平他刘景升功不可没。

朝廷式微,宗族势力压过官府成为地头蛇,村寨城池聚族而居,有点家底的家族都会武装部曲称霸乡县。

为朝廷效力称之为世家,与朝廷作对的只能称之为宗贼。

荆州境内不肯归附刘表的宗贼被他派兵剿灭,愿意归附他的世家则成为他的亲信。

如今这州牧府中蒯良蒯越兄弟二人深受重用,于此同时还有出身世家豪族的蔡瑁等人。

刘表到荆州后广纳贤才,身边的能人并不少。

早在他刚稳住脚跟的时候就有人劝他趁天下方乱之时起事,荆州坐地千里带甲十万,完全足够他们家主公发展成一方雄主。

不过刘表没听。

没有采纳也没关系,北方混战不休,他们可以在荆州低调行事发展自身,等他们发展到足以称雄的时候,北方混战的诸侯应该也剩不了几个了。

先低调行事,然后再趁北方不备加入战局,以荆襄为根基称雄于天下。

想法很好,可惜和他们主公是南辕北辙。

一个是意气风发以荆襄为根基称雄于天下,一个是话说的好听实际上只想在荆州看戏吃瓜。

那所谓的“时机未到”根本不能信,因为在他口中时机就没有能到的时候。

一众亲信之前已经等过很多次,等来等去等到花都谢了最后还是没动静,类似的事情发生多了就是傻子也知道什么话能听什么话不能听。

上次好不容易看刘焉死了觉得上位的刘璋好欺负要和益州开战,结果打着打着益州后方着火,以吴懿为首的刘焉旧臣直接不认刘璋这个继任者,转身拥护刘瑁投降了荀氏。

他们之前曾派人去策反益州的将领,本来已经谈的差不多了,结果那些将领临到跟前也变了立场。

意外来的猝不及防,之前的筹谋全部变成泡影,还白白浪费了和益州开战消耗的粮草。

那时候他们家主公是怎么说来着?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开战。

那种语气。jpg

这次听他们家主公说什么“我刘景升亦有三造大汉的潜质”,怎么说呢,听听就算了,不用当真,真要举兵开战然后被对面打回来最后肯定还是“早知如此就不该开战”。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又是一次毫无进展的议事,直到太阳落山一众亲信才被放走。

刘表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但是他就是不想降。

亲信们也知道他们家主公在拧巴什么,知道归知道,他们也得为自个儿的将来做打算。

局势瞬息万变,北方混战结束后没有留下几方势力对峙,在他们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荀氏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朝换代了。

荆州不再是割据自守的诸侯,而是不服新帝的刺儿头,是新朝立国后要收复的第一块疆土。

打得过吗?肯定打不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