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言,曹操渐渐肃容:
“奉孝说得对,待拿下东郡后,我还是得向孟卓敬酒赔罪……”
曹操帐下的士兵带着粮草悄悄回营,途径荒山野岭,没有惊动任何人。
接连往返了几次,才算是把军粮运完了。
曹操回了营帐,取出精心保管的舆图,小心地展开。
他正观测着东郡地形,忽然,门外有传讯兵急声禀报。
“主公,巡逻兵在温县附近找到两人——其中一人自称戏焕,颍川人士,似乎就是主公要我们找的‘戏志才’。”
曹操当即收起舆图,起身走到帐外。
“那人现在何处?快快有请——”
说到一半,曹操想起自己不认得戏志才的样貌,当即话锋一转,
“把荀军师也请来,让他见一见老友。”
曹操在帐前踱步。
他琢磨着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怪事,微不可查地拧起眉心,回到帐内,取了枕头下面的匕首,藏在袖中。
有了利器,曹操这才安心了一些,重新走出营帐,翘首以盼。
不多久,士兵带着两个生人走近。
尽管后方穿着道袍的男子仙风道气、颇为不凡,曹操却还是一眼就被前头的青年引走了注意——
那人一副久病之貌,身形颀长而瘦削,却是直身而立,脊梁如铁,不愿被病痛压低一丝一毫。
单凭粗陋的衣着,青年像是出自寒微之家,可他行止如流水,从容自如,让人无法生出轻视之心。
“颍川戏焕,见过将军。”
一礼行毕,青年的面色愈加惨白,曹操连忙将人请进帐内,心下惋惜——
如此神清骨秀、气度不凡之人,竟是得了沉痼。
无暇去想一些更现实的问题,曹操收敛心神,让士兵为两位客人备了两盏热水。
还未开始寒暄,门外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荀彧匆匆赶至,抬手掀开营帐。
“主公。”他朝曹操道了声罪,看向帐内的另外两人。
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未汇聚,就被错愕与担忧覆盖。
“志才——”
荀彧怎么也没想到,仅仅数年未见,曾经意气奋发的旧友竟瘦得病骨支离。
“去年在信中,你说你已经大好了,怎么……”
主公帐中,本不该说这些。
荀彧一贯守礼,可此刻他意乱如麻,已顾不得其他。
戏志才压住喉口的痒意,掩去一声叹息:“只是纤芥之疾……”
这般伶仃的模样,怎么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病?
然而旧友这般言说,不愿谈论此事,荀彧只得沉默着,带着满腹的担忧,在曹操身侧坐下。
曹操端坐着,没有打扰二人的重逢。直到此时,荀彧与戏志才一语不发,营帐中落针可闻,他才缓缓开口。
“不知先生来此,所为何事?”
“天子蒙尘,祸乱滔天。而今豪杰并起,有志之人当寻一明主,以正天下。”
只走了段路,坐了片刻,戏志才的声音中便藏了一分疲惫,
“焕虽病躯残喘,却也有桑弧之志。愿以毫芒之光,追随明公,平治天下。”
曹操没有想到,这一回不用荀彧从中搭线,甚至不用促膝对谈,这位策士便表达了投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