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影视编辑器 > 第188章 历史之谜(第2页)

第188章 历史之谜(第2页)

苏宁看着眼前这个被怨恨灼烧的帝王,只觉得自己的脑仁隐隐作痛。

他深吸一口气,引万历入座,亲自斟上一杯安神茶,缓声道:

“陛下,臣斗胆问一句,自我大明开国以来,哪位皇帝杀官员最多,却未引起天下动荡?”

万历一怔,下意识答道:“自然是太祖高皇帝。”

“正是。”苏宁目光沉静,声音却带着千钧之力,“太祖何以能如此?只因他杀的都是贪官污吏,杀的是确有劣迹、罪证确凿之人。他手握道义,脚踏律法,故天下人虽惧,却无人敢言不公。”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但自太祖之后,列位先皇,谁还敢如此?非不欲,实不能也!因为‘道义”二字,重逾千斤。陛下可还记得于少保于谦?”

听到“于谦”二字,万历眼神微微一颤,或许那个大明战神自己也会后悔。

“于少保保卫京城,匡扶社稷,可谓擎天保驾之功!然其最终蒙冤而死,至今仍是天下士人心头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苏宁的声音带着深刻的痛惜,“陛下,张居正或许专权,或许有亏于陛下私德,但他十年辅政,国库充

盈,边患稍宁,于国确有大功!若陛下仅因私怨便对其身后施以酷烈之举,天下人会如何想?史笔如铁,又会如何记载?”

接着他又是深深盯着万历的眼睛说道,“陛下,此举伤害的绝非张居正一具枯骨,而是大明的国体,是陛下您的圣名,更是后世臣子为陛下效死的决心啊!”

万历猛地站起身,胸膛起伏,突然转向苏宁,目光锐利如刀,带着帝王特有的猜疑:“苏先生如此竭力为张居正辩护,难道就没有半点私心吗?”

花厅内霎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苏宁闻言,先是怔住,随即脸上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

有惊愕,有无奈,也有懵逼,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苦笑。

然而,他并没有回避,反而迎着皇帝审视的目光,以一种罕见的,近乎残忍的坦诚说道:

“陛下既然垂询,臣。。。。。。不敢欺君。”

他缓缓跪倒在地,声音低沉却清晰:“臣保护张居正身后之名,确实存有私心。因为臣,也是读书人,也是大明的官员。今日陛下可以因旧怨对张先生挫骨扬灰,他日,是否会因新隙对臣。。。。。。乃至对其他敢于任事的臣子,行

同样之事?”

他抬起头,眼中是文人最深切的恐惧与悲哀:“若果真如此,臣。。。。。。恐怕会寒心,会畏惧。届时,臣还敢像如今这般,不计得失,不顾非议,为陛下,为大明去推行新政,去触碰那些积重难返的弊端吗?臣只怕会变得。。。。。。多

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如不做不错。陛下,这。。。。。。便是臣的私心。”

这一番坦诚到近乎赤裸的表白,如同卸下了所有防护,将臣子最深层的不安与恐惧,血淋淋地摊开在了君王面前。

万历愣住了,他看着跪在眼前的苏宁,看着这个一向智珠在握,行事果决的能臣,此刻眼中那毫不掩饰的忧惧,他满腔的怒火,竟一时不知该向何处发泄。

花厅之内,唯余帝王的愤怒与臣子无声的决绝,在夜色中久久回荡。

万历呆立在花厅中央,烛火将他年轻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苏宁那番直刺心底的坦诚,像一盆冰水,暂时浇熄了他心头燃烧的复仇火焰,却让他陷入更深的迷茫。

他缓缓坐回椅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沉默了许久。

终于,他抬起头,眼中的偏执稍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寻求理解的困惑:“苏先生,那你。。。。。。你如何看待张居正这十年的作为?抛开朕与他的私怨,单论其对国朝的影响。”

苏宁见万历情绪稍缓,心中稍定,他略一沉吟,便毫不迟疑地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声音清晰而肯定:“回陛下,若以臣之见,张江陵十年执政,力挽狂澜,其推行的考成法振刷了吏治,清丈田亩摸清了家底,尤其是一条鞭

他微微加重了语气,“将繁杂的徭役赋税折银征收,简化了流程,减少了官吏从中盘剥的机会,实实在在减轻了小民负担,也增加了国库收入。此一法,便是窥准了我大明积弊之要害。臣敢断言,仅凭此一项,便足以为大明

国祚续命百年!"

“续命百年。。。。。。”万历低声重复着这个词,眼神闪烁。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但也正因出自苏宁之口,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他忽然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苏宁,带着一丝试探与期待:

“那。。。。。。若朕决心推行你曾提及的‘摊丁入亩之策呢?此法若成,可能比得了一条鞭法?”

苏宁闻言,却立刻端正了神色,郑重地摇了摇头:“陛下,此言差矣。‘摊丁入亩之策,首倡者并非臣苏宁。此乃嘉靖朝大学士桂萼,于嘉靖年便已明确上书提出。臣不过是拾人牙慧,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

局,略作补充和完善而已。臣,不敢贪天之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