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到古代当皇帝 > 130140(第11页)

130140(第11页)

太子含笑点了点头,等萧珩离开,太子脸上的笑彻底消失。他用手死死抚着额头,眼中满是厉色,随后他喘着气息起身把手边的茶盏全部扫落在地上。

看着碎裂的茶盏,太子浑身散发着阴郁之气。

***

礼部侍郎方郁前去赈灾,来了折子,方郁在折子上说得皇帝所盼,苍天庇佑,江南雨水已停,水位下跌,河堤决口造成的伤害已在可控范围内,救灾工作在秦昭的带领下一直在有序进行,流民早就被安抚了,后面也会尽快重修河堤,很快就能抑制住灾情。

这是有关江南水患的明折,暗地里皇帝还派了冯恩前去查河堤被炸之事,经过数天的调查,冯恩的折子也到了皇帝手中。

秦昭手里的确有河堤被炸毁的物证,而且经过冯恩秘密走访河堤下游的幸存者,确实有人在半夜时分听到了轰鸣声,但同时,也有人说,发水之后,他们躲在山上,同样听到了轰鸣声。

双方说的如果都是真话,那就有意思了。

河堤先被炸毁,继而引发水患,必然是有人故意为之。

但水患已发生,还有人前去炸河堤,那就是想造成河堤被炸的现象。若是这种情况,那就是有人不想背负河堤决口的责任,然后想出了这一招。

大齐对火药的控制极为严格,火药制造的核心是工部的兵仗局和军器局,地方卫所所需火药由这里拨。

边关重镇则有火药作坊,用于生产火药,但必须定期向朝廷报备产量及配方。

民间火药只能生产烟花炮竹,也受严格管控。

而私藏火药过三斤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过十斤者处斩。

冯恩奉命查过江南的火药作坊,并未有缺。

那河堤被炸,只能是有人私藏,又或者东西根本不是当地所有,而是从别处调运而来。

有关火药的律法很严格,但真要有人想私藏,也不是没办法。

例如开设个生产烟花炮竹的黑作坊,不过敢这么做,得有大人物护着……

皇帝看着冯恩的折子,冷哼一声,江南是富饶之地,有河运,河运还能连通海运,还有盐场……江南官场里面的水向来很深,各种势力都在里面掺杂柔和,前去江南当差的官员,一个不小心就会栽进去。

秦昭能在江南稳坐这么久,除了他自身能力够强,更多的是有秦家庇佑,当官的不敢和他硬碰硬,那些商人不敢和他翻脸。

这也是皇帝明知方郁和秦家有姻亲关系,为何还要派他前去赈灾的缘由。

方郁在,秦昭会力所能及的给予方便,同时,方郁也会尽力护着秦昭不会受河堤决口之事牵连。

想着这些,皇帝把冯恩的折子放下。

既然事出江南,那就好好捋一捋,彻底查一查。即便江南势力不明,即便江南官官相护,官场勾结,即便不能查清楚,也要拉出来一批人杀鸡儆猴。

他倒要看看,谁在江南当搅屎棍。

皇帝再次上朝时,把方郁和冯恩的折子给众位朝臣看。

皇帝冷笑:“这江南总是出现怪事,既如此,朕就看看,是什么样的妖魔鬼怪在作祟。”

群臣看着冯恩的折子,面上不显,心下都在计较着。

看到皇帝这态度,萧宴宁在心里松了口气。

只要他这边不出乱子不被人抓住什么把柄,皇帝哪怕防备着秦家,哪怕没有完全信任秦家,但皇帝会继续重用秦昭这个能臣,那秦昭就是安全的。

京城里盯着萧宴宁盯着秦家的眼睛太多,所以有些事秦家不能涉足一点。

萧宴宁琢磨着眼前的形势,江南是个好地方,势力多,容易隐藏自己。可江南也是个有风险的地方,只要皇帝下定决心去查,总能查出些蛛丝马迹。

如果有些人不想被发现,那很快应该有动作了。

萧宴宁什么都没有,就是有足够的耐心。

他要看看,谁会忍不住,谁先动。

***

江南的事还未查清,京城突然出现了一则流言,说太子得了重病,身体已经处在强弩之末。

流言从天而降,却一夜之间席卷了整个京城。

走在大街上,似乎都能听到人们隐晦的谈论声。

作者有话说:

一月二十号开文,兴致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结果二月十一号检查出来有卵巢囊肿,当时医生说是好的,但又说卵巢囊肿一般不容易分辨,让三个月后去复查。这期间想不起来就算了,想起来心里就膈应。身为作者,又爱胡思乱想,夜里经常失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