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物资到时颁发要按户分发,种子需要做试验记录,县里会派技术员来指导,但现在人手有限,先把种子发下去,再安排后续技术指导。”
姜昆点着头:“这事儿我们理解,但咱们也得把巡逻队的特殊补给先列明。”
“凡儿,你们这阵子职责不少,子弹、猎具、还有一些保暖衣物,得给你们一份明细上去,县里也同意了。”
科员翻看手稿,确实找到批文上有一段批示:“对执行特殊巡逻任务者予以适当补给,含猎具与弹药。”
“县里文件就是这样写的。请提交名单与需求清单,明天一并核实。”
姜昆嗯了一声,随后当场叫人打下名单,陈凡把昨夜记录的队员出勤、武器登记搬出来,指着一项项讲清楚。
谁干过多少次出勤、谁枪管磨损严重、谁弹药已空。
县科员点头,记下来,一项也不落。
这一刻,巡逻队不是单纯的民间猎队,他们的劳动被一种官方承认,这是对他们辛苦的一种实在回馈。
物资发放在大院里进行,村里的老少齐聚。
箱子一个个被打开,里面是白面袋、罐头、旧毛毯、厚棉袄,女人们挑挑拣拣,男人们扒着肩膀算着家里需要。
物资分发是热闹的,也带着紧张感:这粮食不是源源不断的,谁先拿到谁先稳,分配的秩序必须明白、必须公平。
生产队在场登记,村委会代表监督,人群里有笑也有低声的议论。
陈凡和巡逻队的人站在一旁,看着大家分物资。
每当有人向他们投来感激的目光,陈凡都点点头,嘴里嘟囔一句。
“早点把棚子搭起,别等春天把种子丢床底了。”
后来,当轮到巡逻队的补给发放时,李大震站出来代表分配,先把名单念了三遍,确保没人漏掉。
每个人都得到了保暖棉衣、两包面粉和一把弯柄铲子。
最让大家眼睛一亮的是那一小箱弹药和几把新的步枪修理工具。
姜昆还特意从车上拿下一箱稍厚实的手套和几件棉衣,说是补贴巡逻队夜间巡逻穿的。
陈凡接过弹药箱,拍了拍箱子盖,笑道:“这东西比香饽饽还值钱。”
“记着,弹药按人头分,谁开玩笑乱放我就剥你两层裤腿当防寒布。”
队里一阵笑,气氛既轻松也带着些庄重。
发放完毕后,科员和生产队还安排了一个简短的讲解,告诉大家种子的种类与试种注意事项。
但说话的口吻带着官方生硬,村里人听得一阵迷糊,还是靠姜昆现场把技术性的东西翻成了“咋干的”话。
“这几种子,头一批别全撒了,先拿一小份,放个小框试试。”
“温度控制、浇水次数都要记着。村里老梁头有那经验,谁家要学,跟他学。”姜昆又把话说的土话化,村里人都乐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