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穿成带娃和离妇,盖房囤粮当首富 > 第二百零九章 进京(第2页)

第二百零九章 进京(第2页)

而苏家的日子却像那烧得正旺的灶火,蒸蒸日上,红火得让人眼热。

苏玉娘也没闲着,经过反复试验,竟真的被她琢磨出了制作红薯粉条的法子。

那粉条晶莹剔透,口感爽滑劲道。

苏玉娘又用自家熬制的骨汤做底,配上特制的酸辣调料、炒得香脆的花生米、榨菜丁、还有新发的豆芽,最后再淋上一勺红亮的辣椒油——一碗热气腾腾、酸辣鲜香的“苏记酸辣粉”便横空出世!

这酸辣粉一经推出,尤其是在这天气转凉的日子里,那又酸又辣、暖乎乎、滑溜溜的滋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价格也定得适中,素的八文一碗,加卤肉或卤蛋的十二文,很快就成了继肉夹馍、狼牙土豆之后,苏记又一个爆款。

食客们吃得满头大汗,大呼过瘾,好评如潮,反响极其热烈。

苏玉娘也没忘了当初对村民们的承诺。

虽然高价卖了一批种子给那些“后知后觉”的村民,引来些许非议,但她更看重的是长远的合作与村子的共同发展。

在苏老汉的指导和苏家兄弟的帮衬下,村里那几户最早跟着苏家种土豆红薯的人家,都陆续掌握了生豆芽的基本技术。

这些人家发的豆芽虽然品质比不上苏家用泉水精心培育的,但胜在新鲜量足,价格也便宜些。他们除了自家吃用外,大部分都卖给了苏家,苏家如今生意火爆,豆芽用量极大,正好需要补充货源。

也有一些胆子大的,来问过苏家后,挑着担子去附近的集市或者镇子上售卖。

一时间,苏家村家家户户仿佛都找到了新的营生门路。

虽然旱情依旧严峻,传统农作物收成堪忧,但靠着卖豆芽、或者给苏家做工,村里不少人家手里都活泛了不少,日子竟是瞧着比往年还好过了几分。

村民们对苏家的感激和信赖也与日俱增,那些关于苏家“为富不仁”、“黑心肠”的谣言,在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前,渐渐没了市场。

这日傍晚,苏家众人刚从县里回来,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见张夫子捋着胡须,满面红光地走进了院子。

“张夫子?您怎么来了?”苏老太连忙起身相迎。

张夫子哈哈一笑,也不客套,直接从袖中掏出一张红纸帖子,递给迎上来的沈氏和苏一木:“大喜!大喜啊!”

沈氏和苏一木接过帖子一看,顿时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家……家仁他……”苏老太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没错!”张夫子用力点头,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骄傲和欣慰,“家仁这孩子,不负众望!明德书院的冬考,他考过了!名列前茅!开春之后,便可正式入学,成为明德书院的学子了!”

“哎呀我的老天爷!中了!真的中了!”苏老太激动得直拍大腿,眼泪都笑出来了。

“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苏老汉更是激动得无以复加,拿着烟杆的手都在抖。

苏家其他兄弟、妯娌、孩子们也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向苏家仁道贺。

苏家仁自己也是又惊又喜,脸上泛着红晕,有些不好意思地挠着头:“我……我也没想到……能考上……”

“好小子!给你娘争气!”苏一木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苏玉娘更是抱着儿子,高兴地不行。

这孩子,平日里看着闷不做声,却是个有毅力、肯用功的好苗子。

考上明德书院,意味着他将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意味着苏家……真正出了一个读书人了!

“太好了!这可是咱们苏家天大的喜事!”苏玉娘笑着说道,“爹,娘,大哥,大嫂,咱们得好好庆贺庆贺!我看,不如后日就简单办个升学宴,请张夫子、里正叔、巧云嫂子他们几家相熟的过来热闹热闹,也让家仁高兴高兴!”

“对对对!该办!必须得办!”苏老太连连点头,“得让全村人都知道,咱们苏家也出读书人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