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特别指出:“每个重点区域都要配备一支应急小分队,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在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决定成立“皮山县地质灾害防控专项工作组”,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全面统筹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一项更深层次的改革也在悄然酝酿。
随着基层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朱远航意识到,仅仅依靠行政手段远远不够,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构建更加系统、科学的治理体系。
“我们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依法依规。”他在一次常委会上明确提出,“要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让每一项制度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此,他专门召见县司法局局长:“我希望你们能牵头起草一份《皮山县基层治理条例》,涵盖网格管理、群众参与、监督问责等多个方面,明年上半年务必出台。”
“这个任务很重。”司法局长有些为难,“我们缺乏相关经验,恐怕难以短时间内完成。”
“那就边学边干。”朱远航语气坚定,“我们可以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关键是要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
几个月后,《皮山县基层治理条例(草案)》正式提交人大审议。这部条例不仅涵盖了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还首次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将民意测评写入地方法规的县级单位。
这一举措在全区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媒体纷纷报道,称皮山经验正在为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路。
然而,朱远航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一年夏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干部工作会议,邀请朱远航作为典型代表发言。
在大会上,他以《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题,系统介绍了皮山近年来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人民不是被管理者,而是治理主体。”他在讲话中强调,“只有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他的发言赢得了热烈掌声,许多兄弟市县纷纷表示希望前来学习取经。
但就在大会结束后不久,一封匿名举报信却悄然送到了自治区纪委。
信中指控朱远航在干部选拔中存在“任人唯亲”、“违规提拔”等问题,甚至点名张涛、李倩等人,质疑他们的晋升程序是否合规。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波,朱远航没有惊慌,而是第一时间向组织作出说明,并主动接受调查。
“我相信组织,也相信自己。”他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态,“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所有干部的提拔都是经过严格考察、集体决策的。”
随后,自治区纪委派出调查组进驻皮山,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调查期间,朱远航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继续推进各项工作。他坚信,清者自清,时间会给出答案。
三个月后,调查结果出炉:举报内容无实证,所有干部提拔均符合规定,流程合法合规。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而朱远航的威望反而更高了。
年底,自治区党委决定将皮山列为“全区基层治理示范县”,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皮山经验。
站在年终总结大会的讲台上,朱远航望着台下熟悉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雨,也收获了成长。”他缓缓说道,“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要我们心中装着人民,脚下就有力量。”
掌声雷动中,朱远航望向窗外。夜色渐深,县委大楼灯火通明,映照着他那张坚毅的脸庞。
他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但他已无所畏惧。
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